卵巢囊肿广义上包括多种类型,巧克力囊肿是其特殊类型,由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卵巢致反复出血形成。发病机制上卵巢囊肿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巧克力囊肿与经血逆流、免疫、遗传相关。临床表现卵巢囊肿多数无症状,大囊肿有相应表现,巧克力囊肿有痛经、月经异常、不孕等。诊断靠超声、MRI、血清学检查。治疗卵巢囊肿有随访、手术、药物,巧克力囊肿有药物、手术。不同人群育龄期、更年期、儿童青少年等有不同注意事项,需综合评估采取个体化治疗并关注人群特点
一、卵巢囊肿与巧克力囊肿的定义
卵巢囊肿是广义上卵巢肿瘤的一种,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有多种不同性质和形态,包括单侧或双侧、囊性或实性、良性或恶性等。而巧克力囊肿是卵巢囊肿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上,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形成内含暗褐色黏糊状陈旧血的囊肿,因状似巧克力而得名。
二、发病机制
(一)卵巢囊肿
1.生理性囊肿:与女性内分泌有关,如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多为单侧,直径一般小于5cm,可自行消失,常见于育龄期女性,与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排卵及黄体形成等生理过程相关。
2.病理性囊肿: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遗传性综合征会增加卵巢囊肿发生风险;也可能与环境因素相关,如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还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如雄激素水平过高等,可导致卵巢持续排卵,形成囊肿。
(二)巧克力囊肿
主要是子宫内膜异位种植至卵巢,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内周期性出血,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囊肿。其发生与经血逆流有关,月经期间,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在卵巢表面并生长;免疫因素也参与其中,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无法有效清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此外,遗传易感性也起一定作用,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一)卵巢囊肿
1.多数无症状:较小的囊肿往往无明显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发现。
2.较大囊肿的表现:当囊肿增大时,可能出现腹部胀满感、可摸到下腹包块,若囊肿压迫周围组织,还可能出现尿频、便秘等症状;若囊肿发生蒂扭转或破裂,会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不同性质的囊肿表现有所差异,如恶性囊肿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二)巧克力囊肿
1.痛经:多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即痛经症状逐年加剧,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疼痛多位于下腹深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
2.月经异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这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卵巢功能有关。
3.不孕:巧克力囊肿会影响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以及盆腔内环境,从而增加不孕的发生率,据统计,约3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与巧克力囊肿有关。
四、诊断方法
(一)超声检查
1.卵巢囊肿:超声可清晰显示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及性质,能初步判断是囊性还是实性、单房还是多房等,对于生理性囊肿可通过定期复查观察其变化。
2.巧克力囊肿: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为附件区囊性包块,边界不清,内可见细密点状回声,有时可探及分隔。
(二)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诊断困难或需要更精确了解囊肿情况时可选用MRI检查,它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更清晰地显示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
(三)血清学检查
CA125是常用的血清学指标,巧克力囊肿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能会升高,但一般多低于200U/mL,而卵巢恶性肿瘤患者CA125水平往往明显升高,但该指标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五、治疗方式
(一)卵巢囊肿
1.随访观察: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生理性卵巢囊肿,一般建议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囊肿变化,通常间隔3-6个月复查一次,若囊肿持续存在或增大,则考虑进一步治疗。
2.手术治疗:当囊肿较大(直径大于5cm)、怀疑为恶性、出现蒂扭转等急腹症表现时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卵巢囊肿剥除术、患侧卵巢切除术等,具体术式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3.药物治疗: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卵巢囊肿,如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的一种情况),可采用药物抑制卵巢功能,减少囊肿复发,常用药物有GnRH-a等,但药物治疗一般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或无法耐受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
(二)巧克力囊肿
1.药物治疗:可使用GnRH-a类药物,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达到缓解症状、缩小囊肿的目的,一般需连续使用3-6个月,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对于有骨质疏松风险的患者需谨慎使用,且停药后囊肿有复发可能。
2.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行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尽量保留卵巢功能;对于无生育需求、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考虑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同样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生育要求等因素,术后为降低复发风险,也可辅助药物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若发现卵巢囊肿或巧克力囊肿,需重视生育需求,对于有生育计划的患者,在治疗时要优先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或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受孕几率,同时要密切监测囊肿变化对生育的影响。
(二)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若患有卵巢囊肿或巧克力囊肿,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身体状况,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内分泌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GnRH-a的使用可能会加速更年期症状的出现,需权衡利弊。
(三)儿童及青少年
儿童及青少年患卵巢囊肿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现也需及时评估,对于良性的生理性囊肿可能通过观察等待自行消退,而对于病理性囊肿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手术等治疗方式,由于儿童及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之,对于卵巢囊肿尤其是巧克力囊肿,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关注不同人群的特点,给予恰当的医疗处理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