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下肺炎症
双下肺炎症是双侧肺脏下叶的炎症性病变,病因有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理化因素、免疫损伤),临床表现有呼吸系统和全身症状及体征,诊断靠影像学(胸部X线、CT)和实验室(血常规、病原学)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预后因情况而异,注意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护理。
常见病因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例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像肺炎链球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过度劳累、年老体弱等情况,细菌容易侵入双下肺引发炎症。在儿童群体中,如果生活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等,也容易增加细菌感染双下肺的风险。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在冬春季节高发,此时人群尤其是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包括各个年龄段,儿童、老年人等)接触到病毒后,容易感染双下肺引发炎症。例如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可能出现双下肺炎症,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也是导致双下肺炎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可通过飞沫传播,在学校等集体生活环境中容易造成聚集性发病。
非感染因素:
理化因素:长期吸入有害的粉尘、刺激性气体等,如长期接触工业废气、吸烟等,这些理化因素会损伤双下肺的肺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逐渐损害肺部功能,使双下肺更容易受到炎症侵袭。
免疫损伤: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双下肺导致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肺部组织,引起双下肺的炎症病变。这类情况在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中需要重点关注,尤其是疾病控制不佳时,双下肺炎症发生的风险会增加。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最常见的是咳嗽,可为干咳或伴有咳痰,咳痰的性质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细菌感染时可能咳脓性痰,病毒感染时痰量相对较少,可为白色黏液痰等。还可出现呼吸困难,病情较轻时可能仅在活动后感到气短,病情较重时安静状态下也会有呼吸困难表现。此外,部分患者会有胸痛症状,咳嗽或深呼吸时胸痛可能加重。
全身症状:发热是常见的全身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往往发热较为明显,体温可能达到38℃以上,甚至更高;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程度相对多样,部分患者为低热,部分为中等度热等。还可能伴有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儿童患者可能精神状态较差、食欲减退等。
体征表现: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能在双下肺听到湿性啰音,这是由于炎症导致肺泡内有渗出物,气体通过时产生的声音。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发绀(口唇、甲床等部位颜色发紫)等体征。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双下肺炎症常用的方法。通过胸部X线可以看到双下肺出现片状、斑片状的阴影,提示炎症病变。例如在胸部X线片上可见双下肺有密度增高的阴影,边界可能不太清晰等表现。但胸部X线对于一些早期较轻的炎症可能显示不够敏感。
胸部CT检查:相较于胸部X线,胸部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双下肺的病变情况,对于炎症的范围、病变的细节等显示得更为清楚。可以发现肺部较小的病灶、炎症累及的范围等,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双下肺炎症以及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能发现双下肺炎症是否累及胸膜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一般白细胞计数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支原体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的大致类型,但不能确诊具体病原体。
病原学检查:如痰涂片、痰培养等,可以查找病原体,明确是何种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双下肺炎症,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例如痰培养如果培养出肺炎链球菌,就可以明确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双下肺炎症。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根据不同的细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必要时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果是支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非感染因素相关治疗:对于由理化因素引起的双下肺炎症,需要脱离相应的有害环境;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双下肺炎症,需要针对自身免疫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但具体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对症支持治疗:
止咳祛痰:如果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缓解症状,如氨溴索等药物,帮助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退热:对于发热患者,体温超过38.5℃且符合退热指征时,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退热措施,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等相关要求,避免不恰当使用退热药物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氧疗:对于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的患者,需要给予氧疗,改善缺氧状态,如通过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方式。
预后及注意事项
预后情况:一般来说,双下肺炎症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预后较好。但如果病情较重、治疗不及时或患者本身有基础疾病(如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可能预后相对较差,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发展为重症肺炎等情况。
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方面: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加重病情。饮食上要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患双下肺炎症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情况。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要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居住环境的清洁、通风良好。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患双下肺炎症后要更加注重护理。要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进一步加重。家属要协助老年人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必要时可给予鼻饲等营养支持。同时老年人如果有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利于双下肺炎症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