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怎么治疗好
慢阻肺的治疗是综合的,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治疗、预防急性加重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药物治疗有支气管扩张剂(短效和长效)、糖皮质激素(吸入和口服);氧疗针对伴有慢性呼吸衰竭者,需保证吸氧时间和浓度;康复治疗包含呼吸训练(缩唇、腹式呼吸)和运动训练(步行、上肢功率车);预防急性加重要戒烟、避免空气污染,接种流感和肺炎链球菌疫苗;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妊娠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需个体化制定方案以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一、药物治疗
(一)支气管扩张剂
1.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可迅速缓解慢阻肺患者的气喘症状,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对于有急性气喘发作的患者,能快速发挥作用,但一般作为按需使用。
2.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例如噻托溴铵,属于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可长期维持气道扩张,一天只需吸入一次,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其作用机制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抑制乙酰胆碱引起的气道收缩,长期使用有助于维持气道的通畅。
(二)糖皮质激素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于反复急性加重且肺功能较差的慢阻肺患者,可联合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通过吸入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抗炎作用强,能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研究表明,长期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和频率,但对于单纯稳定期的轻度慢阻肺患者,不建议常规使用。
2.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急性加重期的短期治疗,如泼尼松。当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出现呼吸困难明显加重、痰量增多且呈脓性等情况时,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以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但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会带来较多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疗程。
二、氧疗
对于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长期氧疗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一般建议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吸氧浓度应控制在28%-30%,使血氧分压(PaO?)维持在60mmHg以上或血氧饱和度(SaO?)达到90%以上。通过长期氧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尤其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红细胞增多症等的患者有重要意义。氧疗方式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
三、康复治疗
(一)呼吸训练
1.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3倍,可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改善通气功能。例如,每天进行3-4次,每次10-15分钟的缩唇呼吸训练,长期坚持有助于提高呼吸效率。
2.腹式呼吸:让患者平卧或半卧位,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慢呼气。通过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膈肌的活动度,提高肺的通气量。一般每天练习3-4次,每次10-15分钟。
(二)运动训练
1.步行训练: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步行训练方案。开始时可短距离步行,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和速度。例如,从每分钟30-40米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分钟60-80米,每周进行3-5次,每次步行20-30分钟。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心肺功能。
2.上肢功率车训练:对于无法进行步行训练的患者,可采用上肢功率车训练。通过上肢的运动,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运动强度,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功率。
四、预防急性加重
(一)避免危险因素
1.戒烟:吸烟是慢阻肺发病和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对于慢阻肺患者至关重要。无论病程长短,戒烟都能延缓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医生应积极劝导患者戒烟,并提供戒烟的相关指导和辅助方法,如尼古丁替代疗法等。
2.避免空气污染: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厨房油烟、工业废气、雾霾等空气污染环境。在雾霾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佩戴口罩。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可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改善空气质量。
(二)接种疫苗
1.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流感病毒引起的慢阻肺急性加重。一般建议慢阻肺患者在流感季节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
2.肺炎链球菌疫苗:对于年龄≥65岁的慢阻肺患者,或年龄<65岁但存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慢阻肺患者,可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降低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的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慢阻肺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时需谨慎,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加重慢阻肺患者的气道痉挛,但如果患者有明确的使用适应证,应在密切监测下使用。同时,老年患者对氧疗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应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调整氧疗方案。康复训练时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训练方式,避免过度疲劳。
(二)儿童患者
儿童慢阻肺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需更加谨慎。药物选择上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例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在儿童中的使用需严格按照儿童剂量进行调整,且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氧疗时要确保吸氧装置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避免儿童不配合导致氧疗效果不佳或发生意外。康复训练方面,要采用适合儿童的简单有趣的呼吸训练和运动方式,如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儿童进行呼吸练习和轻度运动,激发儿童的参与积极性。
(三)妊娠患者
妊娠合并慢阻肺患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妊娠和慢阻肺病情两方面。药物使用上要权衡药物对胎儿和母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妊娠期间相对安全,但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氧疗时要确保吸氧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康复治疗要在保证孕妇和胎儿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运动训练应选择温和的方式,如散步等,呼吸训练也要避免过度用力影响妊娠。
总之,慢阻肺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肺功能分级、急性加重频率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注重预防急性加重和特殊人群的特殊处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