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遗传性乙肝
乙肝严格来说无遗传性,主要通过母婴、血液、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分宫内、产时、产后感染;与非遗传性乙肝传播途径和感染人群不同;可通过乙肝五项、病毒DNA定量检测诊断;儿童、成年、特殊人群感染乙肝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如儿童要尽早接种疫苗监测,成年要定期体检健康生活,孕妇要监测治疗阻断母婴传播。
一、遗传性乙肝的定义
遗传性乙肝严格来说并不存在,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等途径传播。但存在母婴垂直传播导致婴儿出生时即携带乙肝病毒的情况,从广义角度可将母婴垂直传播导致的婴儿乙肝病毒携带视为有家族遗传性传播倾向的乙肝相关情况。
(一)母婴垂直传播机制
1.宫内感染:在孕期,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约占母婴传播的5%-10%。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胎盘的通透性以及胎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关,胎儿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无法有效清除入侵的乙肝病毒,从而导致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
2.产时感染:这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占母婴传播的80%-90%。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等,其中含有大量乙肝病毒,从而被感染。例如,母亲为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时,产时感染风险更高,因为此时母亲体内病毒载量通常较高。
3.产后感染:产后通过密切接触母亲的唾液、乳汁等也可能感染乙肝病毒。例如,母乳喂养时,婴儿口腔、胃肠道黏膜如果有破损,就容易通过乳汁感染乙肝病毒。不过随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应用,产后感染的发生率已大幅降低。
二、与非遗传性乙肝的区别
(一)传播途径不同
1.非遗传性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等)、性传播(与乙肝患者无保护性行为)以及一般的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但一般的握手、拥抱、共同用餐等无破损皮肤黏膜接触通常不会传播,但如果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情况,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也有感染风险)。
2.母婴垂直传播相关情况:主要是通过孕期、分娩时和产后与母亲的密切接触传播乙肝病毒,与非遗传性乙肝的传播途径有明显区别,非遗传性乙肝不存在这种特定的母婴垂直传播的主要模式。
(二)感染人群特点不同
1.非遗传性乙肝: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人群,感染源可能是社会上其他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者,感染途径多样,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有可能通过上述非母婴垂直传播途径感染乙肝病毒。
2.母婴垂直传播相关情况:主要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因为是在围生期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乙肝病毒,之后在婴幼儿时期就携带乙肝病毒,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感染者等情况,与非遗传性乙肝在感染起始人群和主要传播途径上有差异。
三、相关检测与诊断
(一)检测方法
1.乙肝五项检测: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如果新生儿出生后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通常会出现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等情况。对于怀疑有母婴传播相关乙肝感染的人群,可通过乙肝五项检测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2.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可以准确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含量,对于母婴传播相关的乙肝感染,该检测能反映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例如,乙肝病毒DNA定量高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这对于评估病情和制定后续诊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二)诊断要点
对于有母婴传播高危因素(如母亲为乙肝大三阳等)的婴儿,出生后及时进行乙肝五项和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若发现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DNA定量阳性,即可诊断为母婴传播相关的乙肝病毒携带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要与其他原因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相鉴别,通过详细询问家族乙肝感染史、传播途径相关情况等综合判断。
四、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1.影响: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感染,进而增加成年后患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的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的儿童,到成年时约有25%-30%会发展为慢性乙肝感染者,后续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概率比正常人群高很多。
2.注意事项:对于有母婴传播高危因素出生的儿童,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是预防母婴传播乙肝的关键措施。同时,要定期监测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肝功能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出血的个人物品,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二)成年人群(由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者)
1.影响:成年后慢性乙肝感染者可能出现不同的病情进展,部分人可能长期携带病毒但肝功能正常,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部分人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病情逐渐进展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据统计,慢性乙肝感染者中每年约有1%-5%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约有3%-6%会发展为肝癌。
2.注意事项:要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腹部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速肝病进展;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适当运动,保持合适的体重,避免肥胖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同时,要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特殊人群(如孕妇)
1.影响:孕妇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尤其是乙肝大三阳孕妇,在孕期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将乙肝病毒传给胎儿,增加胎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2.注意事项:乙肝大三阳孕妇在孕期需要密切监测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等指标。如果乙肝病毒DNA定量很高,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在孕期一定阶段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同时,要按照规范在分娩后及时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在孕期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孕妇的肝功能和免疫系统,对母婴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