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和支气管炎的区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支气管炎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预后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差异。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疾病,发病与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有慢性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肺功能呈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影像学有肺气肿改变,诊断需综合多种因素,治疗aim是减轻症状等,预后差;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由感染等引起,症状以咳嗽为主,早期肺功能多无异常,病情进展气流受限多可逆,影像学有肺纹理改变等,诊断依发病时间等,治疗分急慢性期,单纯预后好,反复发作者可发展为COPD,特殊人群各有注意要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持续的炎症损伤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进行性加重。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是由于感染(如病毒、细菌等)、吸烟、空气污染、过敏等因素引起支气管黏膜的炎症,炎症刺激导致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一般早期气流受限不明显,病情进展可能影响肺功能,但与慢阻肺的持续气流受限机制不同。
二、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慢阻肺: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初期多在晨起时明显,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还可伴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一般无明显的呼吸困难,除非伴有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或并发肺气肿。
体征表现
慢阻肺: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啰音部位常不固定。
三、肺功能检查差异
慢阻肺:特征性表现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即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70%。随着病情进展,FEV?占预计值百分比逐渐下降,反映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
支气管炎:早期肺功能检查可无明显异常,病情进展出现气流受限但多为可逆性,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FVC可能恢复正常或仅轻度降低,与慢阻肺的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有明显区别。
四、影像学表现
慢阻肺: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以后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逐渐出现肺气肿改变,表现为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膈低平,肺纹理减少等;胸部CT检查可见肺过度充气,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纹理稀疏等,还可显示肺内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或全小叶型肺气肿的具体分布情况。
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发现,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时,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胸部CT检查可见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可能无明显狭窄等改变。
五、诊断标准
慢阻肺: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具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慢阻肺高危因素接触史,再加上肺功能检查中FEV?/FVC<70%,即可明确诊断为慢阻肺。
支气管炎: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后,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六、治疗原则与预后差异
治疗原则
慢阻肺: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主要包括戒烟等避免危险因素的措施,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康复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等。
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缓解期主要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复发等。一般感染控制后症状可缓解,肺功能多能恢复到发病前水平,但反复发作者可逐渐发展为慢阻肺。
预后
慢阻肺:病情呈进行性发展,随着病程延长,肺功能进行性减退,生活质量逐渐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存质量,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
支气管炎:单纯的支气管炎如果能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和其他诱发因素,预后较好,对肺功能影响较小;但如果反复急性发作,迁延不愈,可逐渐发展为慢阻肺,预后则会变差,与慢阻肺的不良预后有一定关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慢阻肺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病情变化较快,更需密切关注肺功能变化,严格遵循治疗方案,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老年支气管炎患者同样要注意避免感冒等,一旦急性发作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患者对感染等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儿童人群:儿童较少发生慢阻肺,但儿童支气管炎需特别注意,由于儿童气道较狭窄,病情变化迅速,应及时明确感染病原体,采取合适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措施,避免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进而影响肺功能发育,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诱发支气管炎的因素。
女性人群:女性在患慢阻肺或支气管炎时,要注意妊娠、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用药禁忌等情况,如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女性的生活方式如吸烟等也是影响发病的因素,女性吸烟者患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同样较高。
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患慢阻肺或支气管炎时,要注意呼吸功能变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呼吸衰竭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情况,谨慎选择药物,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