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和慢阻肺的区别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相关,症状有反复发作的喘息等,发作时双肺有广泛哮鸣音等,肺功能等检查有相应表现,治疗分控制性和缓解性药物,儿童需谨慎用药;慢阻肺是气流受限的可防可治疾病,与吸烟等有关,症状有慢性咳嗽等,体征随病情进展有相应改变,肺功能等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治疗包括不同时期的药物及稳定期戒烟等,老年人治疗需注意不良反应等。二者在定义发病机制、症状表现、体征差异、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上均有不同。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哮喘
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其发病机制涉及气道炎症的启动、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气道重塑等过程。多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如过敏原(花粉、尘螨等)、刺激性气体、呼吸道感染等可诱发哮喘发作。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若父母一方有哮喘病史,子女患哮喘的风险会增加;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环境或经常接触过敏原的儿童更易发病。
从性别角度看,不同性别在哮喘发病上无绝对的明显差异,但在病情严重程度和对治疗的反应上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2.慢阻肺
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主要病理改变为气道炎症、黏液分泌增多、气道重塑以及肺实质的破坏等。发病风险与长期吸烟密切相关,吸烟年限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风险越高;同时,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煤矿粉尘、化工粉尘等)、空气污染(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通常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率相对较高以及职业暴露等因素有关。
二、症状表现
1.哮喘
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喘息是由于气道痉挛导致气流受限,气急是因为呼吸困难,胸闷是气道狭窄引起的胸部紧迫感,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黏液痰。在儿童中,哮喘症状可能不典型,有的仅表现为反复咳嗽,尤其是运动后咳嗽明显,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等疾病。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症状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因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哮喘发作,且在发作时可能伴有烦躁不安等表现;成人哮喘发作时症状相对更典型,但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2.慢阻肺
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初期为间断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不显著;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老年人患慢阻肺时,由于机体功能减退,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且更容易合并其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心病等,在症状表现上可能与单纯的慢阻肺有所不同,需要仔细鉴别。
三、体征差异
1.哮喘
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但在非常严重哮喘发作时,哮鸣音可能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情危重。儿童哮喘患者在发作时,除了可闻及哮鸣音外,可能还会出现胸廓起伏明显、三凹征等表现,因为儿童胸廓相对较柔软,气道狭窄时更容易出现呼吸肌的辅助运动。
2.慢阻肺
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老年人患慢阻肺时,由于肺组织弹性减退等原因,体征可能不如中青年典型,需要结合病史等进行综合判断。
四、辅助检查不同
1.哮喘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手段,发作期表现为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FEV?绝对值增加≥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胸部X线检查在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呼出气体一氧化氮(FeNO)测定可增高,提示气道炎症存在,对于评估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程度有一定帮助。在儿童哮喘患者中,由于配合度可能不如成人,肺功能检查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配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对于年幼儿童可采用潮气呼吸肺功能等检查方式。
2.慢阻肺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表现为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FEV?/FVC<0.70)。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征象。胸部CT检查比X线更敏感,可发现早期肺气肿改变以及肺大疱等并发症。血气分析在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慢阻肺患者,检查时需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和配合程度,老年人可能因体力等原因在肺功能检查时需要适当调整检查方式和时间。
五、治疗原则
1.哮喘
治疗目标是达到并维持临床控制,治疗药物包括控制性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和缓解性药物(如速效β?受体激动剂等)。治疗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儿童哮喘治疗需要更加谨慎,优先采用吸入性药物治疗,以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例如幼儿可能更适合使用雾化吸入的药物形式。
2.慢阻肺
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减少急性加重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主要治疗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对于稳定期患者强调戒烟,避免接触有害颗粒和气体;急性加重期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相应治疗,如吸氧、抗感染、静脉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老年人患慢阻肺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原因,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