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是什么病
肺部感染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引起,有相应临床表现,可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支持,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肺部感染的定义
肺部感染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肺部感染。
二、常见的致病因素
1.病原微生物感染
细菌:例如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在健康人群的上呼吸道中可能携带该菌,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可侵入肺部引发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常见的致病菌,可引起较为严重的肺部感染,如肺炎、肺脓肿等。
病毒:像流感病毒,在流感流行季节,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可侵犯肺部,导致病毒性肺炎;新冠病毒感染也是目前较为关注的引发肺部感染的病毒,可引起从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肺炎等不同程度的肺部病变。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可引起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通常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后主要侵犯肺部间质,引起咳嗽等症状较为突出的肺部炎症。
2.理化因素:如吸入刺激性气体、烟雾、粉尘等,这些物质可直接损伤肺部组织,导致肺部炎症反应。例如长期处于工业污染环境中,吸入大量有害粉尘,就可能引发肺部感染相关的病理改变。
3.免疫损伤: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容易继发肺部感染。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自身免疫机制异常,肺部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感染。
4.过敏及药物:部分人对某些药物过敏,使用后可能引发过敏性肺炎;一些化疗药物等也可能对肺部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导致肺部的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容易发生感染。
三、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
1.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可低,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感染往往体温较高,可呈高热,体温可达39℃-40℃;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感染体温可能为中等度热或低热。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多有高热,体温骤升,常伴有寒战。
咳嗽、咳痰:咳嗽是肺部感染常见的症状,可为干咳,也可伴有咳痰。如果是细菌感染,痰液多为脓性,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可咳铁锈色痰;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白色黏液痰;支原体肺炎患者咳嗽较为剧烈,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有少量黏液痰或黏液脓性痰。
呼吸困难:病情较重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气促等。例如重症肺炎患者,由于肺部炎症范围较广,气体交换受到明显影响,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低氧血症,表现为口唇发绀等。
2.体征
肺部体征:听诊时可闻及湿啰音,湿啰音是由于气道或肺泡内有渗出物等,气体通过时产生的声音。不同的肺部感染类型,湿啰音的特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支气管肺炎患者肺部可闻及散在的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等。
全身体征: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乏力等全身表现,儿童患者还可能出现拒食、哭闹不安等情况。
四、肺部感染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发现肺部的病变部位、范围等。例如肺炎患者胸部X线可表现为肺部的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等。但胸部X线对于一些早期、轻微的肺部感染可能显示不敏感。
胸部CT:相较于胸部X线,胸部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对于发现微小的病灶、判断病变的性质等有更高的价值。例如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肺炎、肺部占位性病变合并感染等情况,胸部CT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明显升高。
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涂片、痰培养、血培养等。痰涂片可以初步观察痰液中是否有病原体存在,痰培养可以明确具体的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为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血培养如果阳性,对于确定病原菌有重要意义。例如从患者血液中培养出肺炎链球菌,就可以明确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感染。
五、肺部感染的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针对流感病毒的奥司他韦等;如果是支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
2.对症支持治疗
发热:对于发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药物降温,但需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优先考虑非药物降温等方式。
咳嗽、咳痰: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帮助患者排出痰液,缓解咳嗽症状。
呼吸困难:严重呼吸困难患者可能需要吸氧,以纠正低氧血症,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
六、不同人群肺部感染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特点:儿童肺部感染相较于成人可能进展更快,症状可能不典型,例如婴幼儿可能主要表现为拒食、呼吸急促、口周发绀等,而咳嗽症状可能不明显。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
注意事项: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等。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低龄儿童要谨慎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保持儿童呼吸道通畅,可适当拍背帮助排痰等。
2.老年人
特点:老年人肺部感染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发热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嗜睡等精神症状,而且病情容易加重,发展为重症肺炎的风险较高。老年人的肺功能相对减退,基础疾病较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肺部感染可能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
注意事项: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在发生肺部感染时,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变化。由于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这类人群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更为复杂,感染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注意事项:这类人群要注意保护自身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一旦发生肺部感染,要尽早明确病原体,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加强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等,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