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损伤的症状
婴儿脑损伤会引发运动发育异常(包括肌肉张力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包括异常姿势反射、异常体位)、反射异常(包括深反射异常、病理反射出现)、智力及认知相关症状(包括反应迟钝、认知发育落后)、喂养相关症状(包括吸吮和吞咽困难、喂养困难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癫痫相关症状(包括惊厥发作)等多方面症状,不同症状与脑损伤的病因、婴儿自身状况等相关,需关注有高危因素的婴儿,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
一、运动发育异常相关症状
1.肌肉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婴儿脑损伤可能导致肌肉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例如换尿布时难以分开双腿,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较大。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正常调控,使得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在年龄方面,新生儿至婴儿期均可出现该表现,若早产儿有脑损伤风险因素(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等),更易出现肌张力增高情况,因为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脑损伤对其影响更显著。
肌张力减低:部分婴儿脑损伤会出现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肢体松软,像棉花一样无力,不能很好地维持肢体的正常姿势,仰卧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俯卧时抬头困难等。这种情况可能与脑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功能减弱有关,在低出生体重儿、有窒息史等高危因素的婴儿中较为常见,因为这些婴儿本身神经系统发育及身体状况就相对脆弱,脑损伤更容易影响到肌肉张力的正常维持。
2.运动发育落后:正常婴儿在相应月龄会有一定的运动发育指标,如2-3个月会抬头,4-5个月会翻身,6-7个月会独坐等。婴儿脑损伤时可能出现运动发育落后,比如3个月还不能抬头,4-5个月不能主动伸手抓物等。不同月龄的婴儿运动发育落后表现不同,对于早产儿,其运动发育本身可能较足月儿稍晚,但脑损伤导致的运动发育落后会更明显且持续存在,需要结合矫正月龄来准确评估,矫正月龄=实际月龄-(40-出生孕周)/4,出生孕周小于37周的早产儿需用矫正月龄评估运动发育情况。
二、姿势异常相关症状
1.异常姿势反射: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是婴儿脑损伤姿势异常的常见表现。例如拥抱反射,正常足月儿生后3-4个月消失,若脑损伤婴儿拥抱反射6个月后仍存在则属于异常。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对原始反射的调控,使得原始反射不能按时消失。在有宫内窘迫、出生窒息等病史的婴儿中,出现原始反射异常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这些不良病史增加了脑损伤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原始反射的正常发育进程。
还可能出现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异常等情况,如婴儿头转向一侧时,同侧上肢伸直,对侧上肢屈曲,这种异常姿势持续存在可能提示脑损伤。对于有早产、母亲孕期感染等情况的婴儿,更应密切观察姿势反射情况,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脑损伤,从而出现异常姿势反射。
2.异常体位:婴儿脑损伤还可能表现为异常体位,如双下肢交叉呈剪刀样,这是由于下肢肌张力异常增高导致的。另外,婴儿经常处于头后仰、上肢内收内旋等异常体位,这些异常体位的出现与脑损伤后神经系统对肢体的控制失调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若婴儿长期处于不恰当的姿势摆放(如长时间单侧抱持等)可能会加重异常体位的表现,但根本原因还是脑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异常。对于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家长应注意定期带婴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异常体位并进一步评估。
三、反射异常相关症状
1.深反射异常:脑损伤婴儿的深反射可能出现亢进或减弱。例如膝跳反射,脑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时,膝跳反射可能亢进,表现为反射幅度增大;而当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时,膝跳反射可能减弱。深反射的异常与脑损伤影响神经传导通路有关,在不同年龄的婴儿中,深反射异常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对于新生儿,医生会通过专业的神经系统检查来评估深反射情况,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排查脑损伤。有黄疸过高、低血糖等病史的婴儿也容易合并脑损伤,进而出现深反射异常,因为这些情况都可能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2.病理反射出现:在婴儿期,正常情况下是没有病理反射的,如巴宾斯基征,正常婴儿2岁以前可呈阳性,但如果脑损伤婴儿在2岁后仍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则属于异常,提示锥体束受损。这是因为脑损伤破坏了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病理反射出现。对于有早产、出生时缺氧等情况的婴儿,要重点观察病理反射情况,以便早期发现脑损伤。家长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观察婴儿的肢体反应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四、智力及认知相关症状
1.反应迟钝:婴儿脑损伤可能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迟钝,如对声音、光线等刺激的反应不敏感。正常婴儿出生后不久就能对声音有反应,听到声音会转头等,而脑损伤婴儿可能对声音反应较晚,或者反应程度减弱。这种反应迟钝与脑损伤影响大脑的感知和信息处理功能有关,在低出生体重儿、有脑室内出血等脑损伤类型的婴儿中较为常见,因为这些婴儿的大脑受损程度可能相对较重,影响了智力及认知功能。
2.认知发育落后:在认知发育方面,脑损伤婴儿可能出现认知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的情况,如不能按照指令做出简单动作,对物体的认知能力差等。例如,正常6个月婴儿能认识熟悉的物品和人,而脑损伤婴儿可能在相应月龄不能达到该认知水平。认知发育落后与脑损伤导致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受损有关,对于有母亲孕期接触有害物质、感染等情况的婴儿,更要关注其认知发育情况,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脑损伤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认知发育。
五、喂养相关症状
1.吸吮和吞咽困难:婴儿脑损伤可能出现吸吮和吞咽困难,表现为吃奶时无力,吸吮动作不协调,容易呛奶等。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对吸吮和吞咽动作的调控,使得婴儿在进食时不能正常完成相关动作。对于早产儿、有产伤史的婴儿,更容易出现吸吮和吞咽困难,因为这些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及身体状况更容易受到脑损伤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喂养相关的神经功能。
2.喂养困难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由于吸吮和吞咽困难等喂养问题,脑损伤婴儿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增长低于正常同龄儿等。这是因为营养摄入不足影响了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喂养困难是脑损伤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中的一部分,与脑损伤影响神经系统对进食相关功能的调控密切相关。对于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家长要密切关注其喂养情况和生长发育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就医,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等干预措施。
六、癫痫相关症状
1.惊厥发作:部分婴儿脑损伤可能会出现惊厥发作,表现为肢体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等。惊厥发作是由于脑损伤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在婴儿期,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伤都可能引发惊厥,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胆红素脑病等引起的脑损伤都可能出现惊厥症状。对于有新生儿窒息、严重黄疸等病史的婴儿,要警惕惊厥发作的可能,一旦出现惊厥要及时就医进行处理,因为惊厥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