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肺肺气肿是什么情况
两肺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等的病理状态,常见病因有吸烟、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遗传等,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诊断靠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可通过戒烟等预防。
一、定义与基本病理改变
两肺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从病理角度看,正常肺组织的肺泡结构在肺气肿时发生改变,肺泡壁变薄、破裂,多个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含气囊腔。例如,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会破坏肺泡壁的结构和功能,使得肺泡的正常气体交换功能受到影响。
二、常见病因
1.吸烟:吸烟是引起两肺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炎症,进而影响气道的正常防御和修复功能。长期吸烟的人群,气道内炎症持续存在,会逐渐破坏肺泡壁,引发肺气肿。据相关研究表明,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肺气肿的风险越高。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煤矿粉尘、石棉粉尘等,以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等,这些物质会对气道和肺泡造成损害。例如,长期在石棉矿工作的工人,由于吸入石棉纤维,会引起肺部的慢性炎症反应,逐渐发展为肺气肿。
3.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和气体可损伤气道上皮,使气道的清除和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引发气道炎症,从而增加肺气肿的发生风险。
4.感染: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也是肺气肿的诱因之一。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会引起气道的炎症反应,损伤肺泡壁,削弱肺组织的防御能力,促使肺气肿的发展。儿童时期反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对肺部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成年后患肺气肿的可能性;对于老年人,本身肺功能有所下降,感染更容易诱发肺气肿的加重。
5.遗传因素:少数患者存在遗传因素,如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这种遗传缺陷会导致体内缺乏足够的α?-抗胰蛋白酶来保护肺泡壁免受蛋白酶的破坏,使得患者在相对年轻时就容易发生肺气肿,这类患者的发病往往与家族遗传史密切相关,在儿童期可能就会有相关肺部表现的端倪。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感到气短。这是因为肺气肿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氧气吸入减少,二氧化碳排出受阻。例如,轻度肺气肿患者可能在快走或爬楼梯时出现气短,而重度肺气肿患者可能在穿衣、洗漱等轻微活动时就感到明显气短。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频率增快、运动耐力下降等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
咳嗽、咳痰:部分患者有咳嗽、咳痰症状,一般为白色黏液痰或泡沫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呈脓性。咳嗽咳痰的情况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有所差异,长期吸烟的患者咳嗽咳痰可能更为明显,而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患者也容易出现咳嗽咳痰加重的情况。
喘息和胸闷:重度肺气肿患者可能出现喘息和胸闷,这与气道痉挛、肺过度充气等因素有关。
2.体征
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
触诊:语颤减弱。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
听诊:呼吸音减低,呼气延长,心音遥远,合并感染时肺部可有湿啰音。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通过胸部X线可以初步判断肺气肿的严重程度和大致范围,但对于早期轻微的肺气肿可能不够敏感。
胸部CT检查:比X线检查更敏感,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气肿的细微结构改变,如肺泡的破坏程度、肺大疱的形成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可以准确判断肺气肿是局限性还是弥漫性分布,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的肺大疱等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2.肺功能检查:是诊断肺气肿的重要金标准。主要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预计值)等。FEV?/FVC<70%提示存在持续气流受限,结合患者的病史等情况可诊断为肺气肿。肺功能检查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有重要意义,儿童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可以了解其肺功能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气流受限等异常;老年患者通过肺功能检查能明确其气流受限的程度,从而更好地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计划。
五、治疗与管理
1.稳定期治疗
脱离危险因素:首先要劝导患者戒烟,避免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等危险因素。对于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患者,要尽量减少外出时间或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对于有呼吸困难且伴有痰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等。对于存在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该酶替代治疗,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运动训练(如步行、踏车等)和营养支持等。呼吸训练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呼吸效率;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身体功能,对于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患者,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案需要个体化制定,例如儿童患者的康复训练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方式;老年患者要注意运动时的安全,避免过度劳累。
2.急性加重期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氧疗:给予低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对于不同人群,氧疗的注意事项不同,例如儿童患者进行氧疗时要注意氧流量的精确控制,避免氧浓度过高对肺部造成不良影响;老年患者要密切观察氧疗后的反应,如呼吸频率、心率等变化。
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六、预后与预防
1.预后:肺气肿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及时治疗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并避免危险因素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如果病情进展到晚期,出现严重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并发症,预后较差。不同年龄的患者预后也有差异,儿童患者如果能早期干预,可能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相对较小;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状况较差,预后往往不如年轻患者。
2.预防
戒烟:这是预防肺气肿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无论何时戒烟都对肺部健康有益,越早戒烟,受益越大。
避免职业性和环境污染:在工作中做好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接触;生活中尽量减少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停留的时间。
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及时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