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是种什么样的病
肺气肿是慢性进展性肺部疾病,属COPD重要组成部分,肺泡壁遭破坏致气体交换面积减少。病因有吸烟、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遗传等。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体征有胸廓桶状胸等。诊断靠影像学(胸部X线、CT)和肺功能检查(FEV?/FVC等指标)。治疗分稳定期(戒烟、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康复治疗)和急性加重期(控制性氧疗、抗感染、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它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肺部疾病。从病理结构来看,患者的肺泡壁遭到破坏,导致肺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损,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二、病因
1.吸烟:吸烟是引起肺气肿最常见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影响气道的清除和防御功能,促使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气道狭窄和肺气肿的发生。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患肺气肿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煤矿粉尘、棉尘、化工废气等,这些粉尘和化学物质会刺激气道和肺组织,引发炎症反应,逐渐损伤肺部结构,增加肺气肿的发病几率。例如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矿工,其患肺气肿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3.空气污染:室外空气污染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和室内空气污染(如烹饪油烟、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等)都可能损伤气道上皮,使气道的防御功能下降,进而诱发肺气肿。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地区,居民患肺气肿的比例相对较高。
4.感染: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儿童时期的严重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影响肺部的正常发育,为成年后发生肺气肿埋下隐患。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会引起气道炎症,导致气道壁增厚、狭窄,影响气体的进出。
5.遗传因素:少数肺气肿患者存在遗传性因素,如α?-抗胰蛋白酶缺乏。正常情况下,α?-抗胰蛋白酶能够抑制蛋白酶对肺组织的破坏作用,当患者缺乏这种蛋白酶时,肺组织更容易受到自身蛋白酶的损伤,从而引发肺气肿。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肺气肿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早期在劳累时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且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这是因为肺气肿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受阻。例如病情较轻时,爬楼梯可能会出现气促,而病情严重时,即使平卧休息也会感觉呼吸费力。
咳嗽、咳痰:部分患者有长期的咳嗽、咳痰病史,咳嗽一般为慢性,咳痰多为白色黏液痰或浆液性泡沫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可呈脓性。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但长期的咳嗽会进一步损伤气道。
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的情况,这与患者呼吸功能受限,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同时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受到影响等因素有关。
2.体征
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桶状胸的形成是由于肺部过度充气,导致胸廓形态发生改变。
触诊:语颤减弱。因为肺气肿时肺泡含气量增多,传导声波的能力减弱,所以语颤会减弱。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过清音是由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叩诊呈过清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心音遥远。由于气道狭窄和肺组织弹性减退,呼气时气体排出受阻,导致呼气延长;心音遥远是因为心脏被过度充气的肺组织所包围,传导效果变差。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见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通过X线片可以初步观察肺部的形态变化,但对于早期肺气肿的诊断敏感性相对较低。
胸部CT检查:比X线检查更敏感,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有助于发现早期的肺气肿病变,还可以鉴别其他肺部疾病。例如可以观察到肺组织内的低密度区以及肺泡壁的破坏情况等。
2.肺功能检查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这是诊断肺气肿的重要指标,FEV?/FVC<70%提示存在持续气流受限,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肺气肿)的关键指标。通过肺功能仪测量患者呼气时第一秒呼出的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若比值降低,说明存在气道阻塞。
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TLC、FRC和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RV/TLC增高(>40%)对诊断肺气肿有重要意义。这些指标反映了肺内气体的潴留情况,当肺气肿发生时,肺内残气量增加,导致这些指标发生变化。
五、治疗与管理
1.稳定期治疗
戒烟:戒烟是阻止肺气肿病情进展的关键措施。戒烟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对气道和肺组织的持续损伤,延缓病情的发展。
支气管舒张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以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等)和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等),可以通过吸入的方式给药,能快速缓解症状。
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度且反复加重的患者,可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这类药物可以减轻气道炎症,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运动训练(如步行、慢跑、踏车等)和营养支持等。呼吸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2.急性加重期治疗
控制性氧疗:给予低流量吸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2%,避免高流量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因为肺气肿患者往往存在二氧化碳潴留,高流量吸氧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通过控制感染,可以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
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同稳定期治疗,但可适当加大药物剂量或调整给药途径,如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以快速缓解气道痉挛和炎症。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肺气肿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或反复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有关。家长应注意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气体,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的肺功能还在发育中,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监测。
2.老年患者:老年肺气肿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吸氧时要注意控制氧流量,避免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减退,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强度。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肺气肿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非药物的康复治疗等。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