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是由过敏原引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常见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发病机制涉及气道炎症反应和高反应性,临床表现有典型和非典型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病史采集和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药物治疗,预防措施有环境控制和免疫治疗,需长期管理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过敏性哮喘的定义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由过敏原引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当过敏体质的个体接触到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异常反应,导致气道出现高反应性,进而引起气道狭窄、黏液分泌增多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二、过敏原相关情况
1.常见过敏原
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春季的蒿草花粉、豚草花粉等,不同季节和地区有差异)、尘螨(室内灰尘中常见,尤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殖活跃)、真菌孢子(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如地下室、卫生间等)、动物毛发皮屑(猫、狗等宠物的毛发皮屑是常见过敏原)等。对于儿童来说,室内尘螨可能是更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因为儿童在室内活动时间较长,且与床铺、沙发等容易积聚尘螨的环境接触密切;而在花粉传播季节,青少年和成年人可能更容易因接触花粉而诱发过敏性哮喘。
食入性过敏原: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食物可能成为过敏原。对于婴幼儿,牛奶和鸡蛋是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随着年龄增长,部分人可能会逐渐耐受,但也有持续对这些食物过敏的情况;有过敏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对食入性过敏原的易感性更高。
2.过敏原的作用机制:当过敏原进入过敏体质个体的机体后,B淋巴细胞会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抗体结合在气道黏膜下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这些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会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气道狭窄,引发哮喘症状。
三、发病机制相关要点
1.气道炎症反应:过敏性哮喘的核心发病机制是气道的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不是普通的细菌性炎症,而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炎症介质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在气道内聚集,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持续刺激气道,导致气道上皮损伤、气道高反应性形成。例如,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主要碱性蛋白等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
2.气道高反应性:患者的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呈现高度敏感的状态,即使是轻度的刺激,如冷空气、运动、某些化学气体等,也可能引发气道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狭窄,出现哮喘症状。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与气道炎症、神经调节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炎症导致气道上皮受损,神经末梢暴露,使得气道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同时,气道内的一些神经肽等物质也参与了气道高反应性的调节。
四、临床表现方面
1.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发作性的喘息是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患者可感觉呼吸时气流受限,发出喘息声;气急表现为呼吸急促,患者自觉空气不足;胸闷是胸部有压迫感;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少量黏液痰,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较为常见。对于儿童患者,其咳嗽可能是主要症状,往往被误诊为普通感冒咳嗽,需要家长和医生提高警惕。
非典型症状: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喘息,而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还有些患者在运动后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称为运动性哮喘。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症状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老年人患过敏性哮喘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且更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会增加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2.体征表现:发作时可闻及双肺散在或弥漫性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但在病情较轻或非常严重时,哮鸣音可能不明显。严重哮喘发作时,还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增快、胸腹矛盾运动、发绀等体征。对于儿童患者,医生在检查时需要更加仔细,因为儿童的胸廓等生理结构与成人不同,体征表现可能有其特殊性。
五、诊断相关内容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情况,包括症状出现的诱因(是否接触过过敏原、是否有特定的环境因素等)、发作的时间规律(夜间、清晨发作情况)、症状的严重程度、既往的治疗情况等。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患者,需要重点询问家族中其他成员的过敏情况,因为过敏性哮喘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例如,如果患者的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那么患者患过敏性哮喘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2.辅助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过敏性哮喘的重要手段。包括通气功能检测,在发作期可发现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EV?/FVC(用力肺活量)等指标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可逆性,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可判断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反应性,若激发试验阳性,提示气道高反应性。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时需要根据其年龄和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对于年幼儿童可采用趣味性的检查方式,以提高检查的依从性。
过敏原检测:包括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体内试验常用皮肤点刺试验,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在15分钟内出现皮肤红肿、风团等阳性反应。体外试验主要是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IgE抗体,通过检测血液中针对不同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水平来判断患者的过敏状态。过敏原检测有助于明确患者的过敏原,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六、治疗与预防相关
1.治疗原则
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预防和治疗过敏性哮喘的重要基础。患者需要尽量明确自己的过敏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接触。例如,如果对尘螨过敏,应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尘螨的床罩、枕套等;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气道炎症的主要药物,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可迅速缓解哮喘发作时的支气管痉挛)、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通过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来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等。在药物选择上,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儿童患者,应优先选择合适的吸入性药物,因为口服药物可能会有更多的副作用,而吸入性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浓度高,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小。
2.预防措施
环境控制: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通风,定期清洁室内灰尘,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尘螨、真菌等过敏原的滋生。对于有宠物过敏的患者,应避免饲养宠物或尽量减少与宠物的密切接触。
免疫治疗:对于明确过敏原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哮喘症状。但免疫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避免过敏原、规范用药、定期监测等措施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