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方治哮喘
哮喘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中医中药及非药物干预措施。药物治疗有支气管舒张剂(短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及抗胆碱能药物)、糖皮质激素(吸入性、口服);特异性免疫治疗针对变应原引起的哮喘;中医中药可辨证论治及使用中药制剂;非药物干预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呼吸训练(腹式、缩唇呼吸)和运动锻炼,各措施对哮喘控制有重要作用。
一、药物治疗相关方案
1.支气管舒张剂:
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可迅速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支气管痉挛,起效快,能在数分钟内缓解症状,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管径,改善通气功能。其作用机制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从而松弛平滑肌。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沙丁胺醇能有效降低哮喘患者的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
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可维持12小时以上,能有效控制夜间哮喘发作。它同样通过激动β?受体发挥作用,长期使用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多项临床试验显示,沙美特罗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起效较缓慢,但持续时间较长。对于有吸烟史的老年哮喘患者,抗胆碱能药物可能是较好的选择,能有效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研究发现,异丙托溴铵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时,可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支气管舒张效果。
2.糖皮质激素: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如布地奈德。它可以局部作用于气道,减轻气道炎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长期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降低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肺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包括儿童和成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都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儿童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以确保药物能有效到达气道,同时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的急性发作期或重度哮喘患者。如泼尼松,在哮喘急性加重时,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但口服糖皮质激素有较多的全身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短期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对于老年哮喘患者,由于其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等风险因素,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时更应谨慎,可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疏松。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
对于明确由变应原引起的哮喘,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例如,对尘螨过敏的哮喘患者,可采用尘螨变应原提取物进行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其机制是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剂量,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减少再次接触变应原时的过敏反应。大量研究表明,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特异性免疫治疗有一定的禁忌证,如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不宜进行,且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瘙痒,或出现哮喘加重、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因此需在严格的医疗监护下进行。
三、中医中药相关思路
1.辨证论治:
寒哮: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治法为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麻黄汤中射干清热解毒、利气消痰;麻黄宣肺平喘;生姜、细辛温肺化饮;紫菀、款冬花、半夏化痰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诸药合用共奏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之功。
热哮:症见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治法为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用定喘汤加减。定喘汤中麻黄宣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黄芩、桑白皮清泄肺热;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起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之效。
2.中药制剂:
哮喘宁片:具有止咳定喘、宣肺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胸闷、喘息等症状。其药效学研究表明,哮喘宁片能抑制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具有一定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同时能减少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显示出一定的止咳作用。但使用中药制剂时也需注意个体差异,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可能存在过敏风险,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四、非药物干预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清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的时候;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扫灰尘,使用防螨床品等。对于有动物毛发过敏的患者,应避免饲养宠物。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诱因,对于哮喘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的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家长的协助来营造无过敏原的生活环境,如定期清洗儿童的玩具、衣物等;老年患者则需要更加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控制。
2.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胸部不动,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膈肌的活动度,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研究表明,长期坚持腹式呼吸训练的哮喘患者,其肺功能指标如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有所改善,哮喘发作的频率也有所降低。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呼吸训练的指导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家长或医护人员的辅助训练,通过游戏等方式引导儿童进行腹式呼吸;老年患者则需要耐心指导,确保其正确掌握呼吸训练的方法。
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用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缩唇程度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缩唇呼吸可以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有利于肺内气体排出,提高呼吸效率。临床研究发现,哮喘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后,其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运动耐力有所提高。在指导不同年龄患者进行缩唇呼吸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儿童患者可能需要更简单易懂的指导方式,如用吹泡泡等游戏来帮助理解缩唇呼吸的原理。
3.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哮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但应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例如,游泳是一种适合哮喘患者的运动,因为在水中呼吸时,空气湿度较高,对气道的刺激较小,而且游泳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研究表明,规律进行游泳锻炼的哮喘患者,其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哮喘发作的频率降低。但运动前应做好热身准备,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呼吸状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锻炼的选择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以选择如慢跑、骑自行车等相对温和的运动;老年患者则更适合进行如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同时运动强度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运动诱发哮喘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