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脑炎可由病毒、细菌、真菌等多种病原体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因素、其他诱发因素引起。病毒感染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通过不同途径感染并引发炎症反应;细菌感染有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李斯特菌等,经相应来源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真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曲霉菌,易感免疫低下人群;其他病原体感染有螺旋体、寄生虫等;自身免疫性脑炎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系统抗原所致;免疫力低下、头部外伤、环境因素等也会增加患急性脑炎风险。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类型及感染途径
肠道病毒是引起急性脑炎较常见的病毒之一,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后,可经血液循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经手-口传播而感染肠道病毒,进而增加患急性脑炎的风险。
单纯疱疹病毒也是重要的致病病毒,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引起腰部以上部位的感染,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飞沫传播等。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在神经节内的单纯疱疹病毒可被激活,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成年人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脑炎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也可能受到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在夏秋季高发。蚊虫叮咬了感染该病毒的动物后,再叮咬人类,病毒便侵入人体,然后向中枢神经系统蔓延,引发急性脑炎。在蚊虫活动频繁的地区,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如果未做好防蚊措施,感染风险会明显增加。
2.病毒引发脑炎的机制
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组织细胞中复制,然后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细胞等组织中大量繁殖,会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被激活,释放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炎症因子会导致神经组织的炎症损伤,引起脑细胞的水肿、坏死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急性脑炎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二、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种类及感染来源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急性脑炎的常见细菌之一,它可通过呼吸道感染进入人体,例如当人体患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时,肺炎链球菌可能侵入血液,然后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感染。在老年人和儿童中,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的侵袭而发生急性脑炎。
脑膜炎奈瑟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这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炎类型。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军营等,该菌容易传播,儿童和青少年由于接触机会较多,感染风险较高。
李斯特菌也是可以引起急性脑炎的细菌,它存在于土壤、水、动物粪便等环境中,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软奶酪、生肉等)感染人体。孕妇、新生儿、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是李斯特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感染后更易引发急性脑炎。
2.细菌引发脑炎的病理过程
细菌进入人体后,在血液中繁殖并形成菌血症,随后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细菌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生长繁殖,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脑膜和脑实质的炎症。炎症会导致脑脊液的成分发生改变,出现白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升高等情况,同时引起颅内压升高,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症状,还可能影响神经功能,导致抽搐、昏迷等严重的脑炎表现。
三、真菌感染
1.常见真菌类型及易感人群
新型隐球菌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它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等环境中。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容易感染新型隐球菌。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对新型隐球菌的抵抗力极低,是新型隐球菌性脑炎的高发人群。
曲霉菌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发生在有基础疾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身上,如肺部曲霉菌感染后,真菌可通过血行播散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2.真菌引发脑炎的发病机制
真菌通过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可在体内播散,当到达中枢神经系统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中生长繁殖。真菌的菌丝和孢子会引起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会导致脑组织的损伤,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进而出现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等脑炎相关症状,同时还可能影响神经功能,导致认知障碍、偏瘫等表现。
四、其他病原体感染
1.螺旋体感染
莱姆病螺旋体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它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人被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蜱虫叮咬后,螺旋体可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在蜱虫活动的森林、草原等地区生活或活动的人群,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风险较高,感染后可能引发急性脑炎样症状,如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等。
2.寄生虫感染
脑型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疟原虫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随血液到达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在脑组织中繁殖,引起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病理改变,导致急性脑炎的发生。在疟疾流行地区,儿童和非免疫人群感染疟原虫后更易发展为脑型疟疾,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五、自身免疫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神经系统中的抗原所致。例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NMDAR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NMDAR结合,导致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细胞的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出现急性脑炎的一系列症状,如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等。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生与个体的遗传易感性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在感染某些病原体(如疱疹病毒等)后,诱发了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生。
2.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易感人群特点
自身免疫性脑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有一定的发病率。女性患者可能在某些自身免疫性脑炎类型中相对多见。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感染前驱症状,但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可能有感染史,这提示感染可能是诱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免疫调节治疗非常关键,因为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六、其他诱发因素
1.免疫力低下状态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从而增加了患急性脑炎的风险。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也相对较低,同样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而引发急性脑炎。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接受器官移植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力低下,患急性脑炎的概率会显著升高。
2.头部外伤
头部外伤后,脑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病原体更容易通过破损的脑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例如,头部受到撞击后,颅骨骨折可能会使头皮、颅骨与脑膜的屏障作用减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趁机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头部外伤患者如果同时伴有脑脊液漏等情况,感染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对于头部外伤患者,尤其是出现脑脊液漏等情况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急性脑炎的相关症状,如头痛、发热、意识改变等,以便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
3.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容易接触到各种病原体。例如,在一些贫困地区,卫生设施不完善,人群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多,增加了患急性脑炎的可能性。此外,气候因素也可能对急性脑炎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如在蚊虫活跃的季节和地区,蚊虫传播疾病的风险升高,从而使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由蚊虫传播的急性脑炎的发病率增加。在寒冷季节,人体免疫力可能相对下降,也可能增加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发急性脑炎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