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有哪些区别
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二者在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概念上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是其中主要类型;发病机制都涉及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外源性的更与变应原接触密切;临床表现都有反复发作的喘息等症状,支气管哮喘变应原相关性更典型;诊断都结合病史等,支气管哮喘变应原检测更具针对性;治疗都需避免诱因,用支气管舒张剂等,支气管哮喘明确变应原时特异性免疫治疗更有针对性。
一、概念层面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而支气管哮喘是哮喘中最主要的类型。哮喘的定义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则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二、发病机制层面
(一)共同发病机制基础
两者都涉及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等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气道炎症是哮喘发病的本质,多种炎症细胞活化并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引起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狭窄,出现喘息等症状。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如变应原、理化因素、运动、药物等呈现的高度敏感状态,表现为患者接触这些刺激因子时气道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哮喘的发病机制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的炎症和高反应性机制是共同的。儿童哮喘可能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气道解剖结构特点等有关,而成人哮喘可能与长期的气道炎症累积、职业暴露、环境因素等有关,但本质上都基于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空气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气道炎症,无论是支气管哮喘还是广义的哮喘,都会使病情恶化。例如,吸烟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破坏气道的防御功能,促进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释放,增加气道高反应性。
病史因素:有过敏性疾病病史(如过敏性鼻炎等)的人群,发生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的风险更高,因为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更易对变应原产生过度反应,从而引发气道的炎症和高反应性。
(二)差异体现
虽然支气管哮喘属于哮喘范畴,但在一些特定诱因等方面可能有更明确指向。例如,外源性支气管哮喘往往与外界变应原接触密切相关,如花粉、尘螨等,患者通常有明确的变应原接触史,接触后迅速引发哮喘发作;而哮喘的诱因可能更广泛,除了变应原外,还可能有感染、运动、冷空气等非变应原性因素,但支气管哮喘相对更聚焦于变应原相关的发病情况。不过这种差异也不是绝对的,很多哮喘患者(包括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病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临床表现层面
(一)共性表现
两者都可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喘息往往是突然发作或在特定诱因下发作,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咳嗽可以是哮喘的唯一症状,尤其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
年龄因素:儿童哮喘的喘息症状可能更明显,且夜间发作相对更常见,而成人哮喘的症状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喘息、咳嗽等表现是相似的。例如,儿童可能因为气道相对狭窄,喘息发作时呼吸频率增快更显著;成人可能更多表现为活动后气急等。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无论是支气管哮喘还是其他类型的哮喘,都会影响患者的发作频率和症状严重程度。比如,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气道炎症更容易被触发。
病史因素:有哮喘家族病史的人群,在相同诱因下,发生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可能更典型,发作更频繁。例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哮喘病史的儿童,患哮喘的概率增加,且发病时的症状可能更符合哮喘的典型表现。
(二)差异体现
支气管哮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症状更具典型的变应原相关性,而广义的哮喘可能在非变应原诱因下表现更突出。但这种差异并不绝对,很多时候两者的临床表现有重叠。例如,外源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接触花粉后,很快出现明显的喘息、流涕、打喷嚏等症状;而一些非变应原诱发的哮喘患者,可能在运动后出现胸闷、喘息,其临床表现与支气管哮喘运动诱发的情况相似,但诱因不同。
四、诊断层面
(一)共性诊断依据
都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病史方面要询问症状发作的诱因、频率、缓解方式等;体征上都可在发作时闻及哮鸣音;辅助检查包括肺功能检查(如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等),发作时通气功能检测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EV?/FVC%等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还有胸部X线检查,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等。
年龄因素:儿童诊断哮喘时,由于其配合度等问题,肺功能检查的操作和解读需要更谨慎。例如,小年龄儿童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时,药物的剂量等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进行计算,而且儿童的气道解剖结构等因素可能影响肺功能指标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生活方式: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哮喘患者(包括支气管哮喘患者),在诊断时需要考虑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影响。比如,吸烟的哮喘患者,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戒烟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因为吸烟会加重气道炎症,影响治疗效果。
病史因素:有长期过敏性鼻炎病史的哮喘患者(包括支气管哮喘患者),在诊断时要考虑两者的相关性,在治疗上可能需要同时针对鼻炎进行处理,以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
(二)差异体现
支气管哮喘在变应原检测方面可能更具针对性,通过变应原皮肤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更容易明确具体的变应原,从而在预防和治疗上有更明确的指向。而广义的哮喘可能需要更全面排查各种可能的诱因,但本质上诊断的核心还是基于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的相关依据。例如,对于怀疑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详细的变应原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是对哪种物质过敏,从而避免接触该变应原以减少发作;而对于其他类型哮喘患者,可能需要排查感染等其他诱因,但诊断的基本流程和依据是相似的。
五、治疗层面
(一)共性治疗原则
都需要避免接触诱发因素,药物治疗方面都常用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等)、糖皮质激素等。支气管舒张剂可以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年龄因素:儿童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例如,儿童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时,要确保正确的吸入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且减少全身副作用。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生活方式:无论年龄和性别,哮喘患者都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避免接触污染空气、保持规律作息等。对于吸烟的哮喘患者,强制戒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吸烟会严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加重气道炎症,增加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病史因素:有特殊病史(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等)的哮喘患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例如,合并冠心病的哮喘患者,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心血管疾病,需要选用对β?受体选择性较高的药物。
(二)差异体现
支气管哮喘如果明确了变应原,在特异性免疫治疗方面可能更有针对性。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剂量,使机体对变应原耐受,从而减轻哮喘症状。而广义的哮喘可能需要更广泛地排查诱因并进行相应处理,但本质上治疗的核心药物还是围绕抗炎和平喘等。例如,对于明确由尘螨过敏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可以进行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长期的免疫调节来改善患者对尘螨的过敏状态,减少哮喘发作;而对于非变应原引起的哮喘患者,可能主要依靠非特异性的抗炎和平喘治疗等,但基本的治疗药物类别是相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