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毒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引发登革热的病原体。
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血液及血制品、间接接触和垂直传播(如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类。登革热病毒具有潜伏期短(通常3-15天)、传染性强、临床表现多样等特点。感染后,患者常出现突发高热(可达39-40°C)、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痛与关节痛、皮疹、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风险较高,病情也往往更重。
目前尚无针对登革热的特效治疗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退热、镇静止痛等。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避免前往疫区,并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