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的症状多样且具有阶段性,典型病程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1.发热期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3-7天,常伴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以及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部分患者出现颜面、颈部及上胸部潮红(“三红”),似醉酒貌,还可有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皮肤出血点或瘀斑。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末期或退热后出现,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休克症状。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可伴有氮质血症、高血钾、酸中毒等,出现水肿、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4.多尿期
尿量逐渐增多,每日可达3000ml以上,若未及时补水,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症状逐渐消失,体力慢慢恢复,尿量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