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一种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及子宫周围结缔组织,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可导致女性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等并发症,其主要感染途径有经阴道上行感染、经淋巴系统蔓延、经血液循环传播、直接蔓延,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中药治疗等。
1.病因
病原体感染:主要为外源性病原体和内源性病原体。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内源性病原体为来自寄居于阴道内的微生物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
感染途径:盆腔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有经阴道上行感染、经淋巴系统蔓延、经血液循环传播、直接蔓延。
2.症状
急性盆腔炎:起病时下腹痛,伴发热、寒战。若病情严重可有高热、头痛、寒战、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慢性盆腔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此外,还可能出现月经异常、不孕等症状。
3.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了解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炎症活动。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了解盆腔内有无包块及积液。
其他检查:如有必要,可能会进行腹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4.诊断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
需注意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疾病相鉴别。
5.治疗
急性盆腔炎: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慢性盆腔炎:主要为综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中药治疗、抗生素治疗等。
6.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避免不洁性生活。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人流术后及放取环等妇科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