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分期采用UICC和AJ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T分期涉及原发肿瘤局限、侵犯周围等情况,N分期关乎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M分期涉及有无远处转移,综合判断分为0期至ⅣB期,不同分期预后和治疗方案不同,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权衡制定个体化方案。
一、T分期(原发肿瘤)
T1期:肿瘤局限于胆囊黏膜层(T1a)或肌层(T1b)。T1a期是肿瘤仅侵犯胆囊黏膜上皮和固有层;T1b期是肿瘤侵犯至胆囊肌层。
T2期:肿瘤侵犯胆囊肌层周围的结缔组织,但未穿透浆膜层(脏腹膜),也未侵犯邻近组织。
T3期:肿瘤穿透浆膜层(脏腹膜),或直接侵犯肝脏和/或周围其他组织,如胃、十二指肠、结肠、胰腺等。
T4期:肿瘤侵犯门静脉、肝动脉等主要血管,或侵犯多个邻近器官。
二、N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
N0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期:区域淋巴结(胆囊床、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及胆总管周围淋巴结等)转移。
三、M分期(远处转移)
M0期:无远处转移。
M1期:有远处转移。
通过TNM分期系统综合判断,胆囊癌可分为0期(TisN0M0)、Ⅰ期(T1a-bN0M0)、Ⅱ期(T2N0M0)、Ⅲ期(T3N0-1M0、T1-3N1M0)、ⅣA期(T4N0-1M0)、ⅣB期(任何T、任何N、M1)。不同分期的胆囊癌预后和治疗方案有所不同,早期胆囊癌患者可能通过手术切除获得较好预后,而晚期患者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评估分期后选择治疗方案时需更谨慎权衡手术风险等因素;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激素等因素对身体可能产生的影响等,但分期本身主要基于肿瘤的局部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来确定,不会因性别等因素改变分期的基本判断标准,主要是在治疗决策时需综合特殊人群的整体状况来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