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会不会遗传
大肠癌具有遗传易感性,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Lynch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约20%-30%大肠癌患者有家族遗传背景;遗传相关性大肠癌发病年龄较早,性别差异特异性不如散发性大肠癌明显,生活方式有影响,有家族病史人群应更早进行大肠癌筛查
大肠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的染色体5q21位点的APC基因发生突变,使得肠道内容易形成大量腺瘤性息肉,若不及时治疗,几乎100%会发展为大肠癌。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也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与错配修复基因(如MLH1、MSH2等)的突变相关,这类患者患大肠癌的风险显著升高,女性还可能伴有子宫内膜癌等其他肿瘤的高发病风险。研究表明,约20%-30%的大肠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背景。
遗传相关大肠癌的发病特点
从年龄角度看,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大肠癌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早,一般比散发性大肠癌患者平均早10-15年。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出现肠道息肉,随着年龄增长,息肉恶变风险逐渐增加。在性别方面,遗传相关性大肠癌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差异并不如散发性大肠癌有明显特异性,但Lynch综合征患者中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升高这一情况需特殊关注。生活方式对遗传相关性大肠癌也有影响,有家族遗传背景的人群即使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如果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减少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食物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肿瘤的发生发展;反之,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病情进展。对于有大肠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更早开始进行大肠癌的筛查,比如40岁以前就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等相关筛查项目,因为其发病年龄更早,需要更早监测肠道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