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的症状包括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疼痛(早期间歇性隐痛,后加重持续,夜间明显,易被误认生长痛)、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且逐渐增大)、关节功能障碍;全身有发热(肿瘤坏死吸收致低热)、消瘦乏力(肿瘤消耗致全身状况改变),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略多,与骨骼快速生长发育等有关,长期接触可能致癌因素或有家族遗传病史者患病风险高。
疼痛:早期多为间歇性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且变为持续性。疼痛可能在夜间更为明显,这是骨肉瘤常见的症状之一。部分患者可能起初疼痛被误认为是生长痛等,容易延误病情。对于青少年群体,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肢体疼痛,尤其是膝关节周围等好发部位,需高度警惕。
肿块:病变部位可触及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随着肿瘤的生长,肿块会逐渐增大。例如,发生在下肢的骨肉瘤,可在小腿或大腿部位摸到异常肿块。
关节功能障碍:由于肿瘤的生长和疼痛,患者可能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比如膝关节周围的骨肉瘤,会导致膝关节屈伸困难,影响正常的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坏死吸收引起的吸收热。但需注意与感染性发热相鉴别。对于有骨肉瘤相关局部表现同时伴有低热的患者,要综合判断。
消瘦、乏力: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全身状况的改变,表现为体重下降、消瘦、精神萎靡、乏力等。这是因为肿瘤消耗机体能量,以及疾病带来的全身影响所致。青少年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同时伴有肢体局部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略多于女性,多与骨骼的快速生长发育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接触某些可能的致癌因素(虽骨肉瘤确切病因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提示可能与遗传、辐射等相关)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相对更高,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