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
急性中耳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中6个月-2岁无严重感染表现者可观察等待,同时缓解耳痛、发热等症状;药物治疗中对特定中-重度等情况患儿用抗生素,有明显耳痛用止痛药;特殊人群里6个月以下婴儿要密切观察,有基础病史患儿治疗更谨慎。
一、一般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6个月-2岁无严重感染表现(如严重耳痛、高热等)的急性中耳炎患儿,可先观察等待,约80%的患儿在2-3天内可自行缓解。观察期间需密切关注患儿症状变化,包括耳痛、发热等情况。
2.缓解症状:对于有耳痛的患儿,可采用适当的安抚方式缓解其不适,如给予温暖的环境等;对于发热的患儿,可根据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物理降温等,维持患儿体温在相对舒适的范围,同时保证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对于2岁以上中-重度急性中耳炎患儿(中-重度指有明显耳痛、体温≥39℃或症状持续2-48小时无改善等情况)、所有6个月-2岁有双侧急性中耳炎患儿、6个月以下首次发生急性中耳炎患儿,应考虑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2.止痛药:对于有明显耳痛的患儿,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药来缓解疼痛,但需严格按照儿科用药安全原则,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等因素谨慎使用,以保证患儿用药安全,缓解疼痛不适。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较小患儿:6个月以下婴儿发生急性中耳炎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更加密切观察其症状,如是否有精神萎靡、拒食等异常表现,一旦有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治疗。在护理方面要更加轻柔,避免因不当护理加重患儿不适。
2.有基础病史患儿:对于有免疫缺陷等基础病史的患儿发生急性中耳炎时,治疗需更加谨慎,抗生素的选择可能需要根据更详细的检查结果来确定,要充分评估基础病史对此次中耳炎治疗的影响,以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