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常见于什么病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子宫手术、高雌激素血症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月经失调、痛经、性交痛等,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便秘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妇科检查、B型超声、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中医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做好计划生育、注意经期卫生、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1.病因:
目前子宫腺肌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子宫手术、高雌激素血症等因素有关。
多次妊娠和分娩、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生长。
子宫腺肌症也可能与高雌激素血症有关,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促进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
2.症状:
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严重者可导致贫血。
痛经:痛经是子宫腺肌症的常见症状,多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
性交痛:性交时可能出现疼痛。
其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便秘等症状。
3.诊断: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妇科检查,并结合B型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来诊断子宫腺肌症。
血清CA125水平测定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4.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或不愿手术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孕激素、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其他治疗:还包括介入治疗、中医治疗等。
5.预防:
做好计划生育,尽量避免多次人工流产。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
合理饮食,避免长期大量摄入雌激素。
适当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定期复查。如果出现月经异常、痛经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