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咽部乳头状瘤
咽部乳头状瘤是咽部良性肿瘤,病因与HPV感染及慢性炎症刺激有关;临床表现为肿瘤小时无症状,增大后有异物感等,检查可见淡红或灰白色乳头状新生物;诊断靠体格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情况选微创或传统手术,儿童和有基础疾病患者手术需特殊考虑。
一、病因
目前认为主要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尤其是HPV-6、HPV-11型等低危型病毒感染。另外,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如烟酒过度、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可能也与咽部乳头状瘤的发生有一定关联,这些因素会使咽部黏膜长期处于受损、修复的状态,增加病毒感染及肿瘤发生的风险。
二、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肿瘤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咳嗽等症状,若肿瘤较大堵塞咽腔,还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均可发病,但一般来说,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相对更易患病,因为这类生活方式会损伤咽部黏膜,为病毒感染和肿瘤发生创造条件。对于有长期咽部不适病史的人群,更应警惕咽部乳头状瘤的可能。
体征特点:在咽部检查时可见咽部有乳头状新生物,颜色多为淡红色或灰白色,表面呈颗粒状或乳头状,质地较软。
三、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咽部的异常新生物形态。
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通过取部分新生物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可明确肿瘤的性质,判断是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还是其他恶性病变。
四、治疗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可通过激光、微波、低温等离子等微创方法切除肿瘤,也可在必要时进行传统的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后需将组织送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各方面尚未发育成熟,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手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