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细菌性肺炎是怎么引起的
婴儿细菌性肺炎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吸入、血行传播侵入,婴儿自身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易发病,环境中居住环境不卫生、密切接触带菌者也会增加患病几率。
一、病原体侵入途径
1.呼吸道吸入:婴儿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尚未完善,当周围环境中存在细菌时,细菌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吸入。例如,在人员密集且通风不佳的场所,婴儿容易吸入带有病原菌的飞沫,从而引发肺部感染。另外,婴儿如果呛奶,奶液也可能误吸入气道,导致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
2.血行传播: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皮肤感染、脐部感染等,病原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引起肺炎。比如,婴儿脐部若护理不当发生感染,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流到达肺部,引发肺部的细菌性炎症。
二、婴儿自身因素影响
1.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婴儿尤其是月龄较小的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特异性的抗菌免疫球蛋白,如分泌型IgA等含量不足,使得婴儿对细菌的抵御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而发生肺炎。例如,早产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较足月儿更不成熟,发生细菌性肺炎的风险相对更高。
2.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婴儿的呼吸道较狭窄,气道黏膜柔嫩,血管丰富,一旦受到细菌感染,容易发生充血、水肿,导致气道阻塞。而且婴儿的咳嗽反射较弱,不能有效地将气道内的分泌物排出,使得细菌在肺部更容易定植和繁殖,进而引发肺炎。
三、环境因素作用
1.居住环境不卫生:如果婴儿生活的环境较为拥挤、卫生条件差,空气中细菌含量较高,会增加婴儿感染细菌性肺炎的几率。比如,室内灰尘多、通风不良,会使空气中的病原菌浓度升高,婴儿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接触病原菌的机会增多。
2.密切接触带菌者:如果婴儿周围有成人携带致病菌,如家庭成员患有呼吸道感染且未做好防护措施,与婴儿密切接触时,容易将细菌传染给婴儿。例如,家人患有感冒且未戴口罩与婴儿接触,感冒病毒可能合并细菌感染,进而传染给婴儿引发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