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解剖生理因素(女孩尿道短宽且近肛门、男孩包茎包皮长易藏污纳垢)、先天畸形与尿路梗阻(先天畸形致尿液引流不畅、尿路梗阻使尿液潴留利于细菌生长)、机体免疫力低下(新生儿婴儿免疫未完善、全身性疾病或用免疫抑制剂致抵抗力降)、不良生活习惯(卫生差致细菌入尿道、饮水少致冲刷作用弱细菌易停留繁殖)
解剖生理因素:
女性尿道短:女孩尿道短且宽,距离肛门较近,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容易沿尿道上行感染,这是女孩尿路感染发生率高于男孩的重要原因。婴儿时期女婴尿道黏膜娇嫩,更容易受损伤和感染。
男性尿道特点:男孩尿道虽长,但存在包茎、包皮过长等情况时,包皮内易藏污纳垢,细菌容易滋生,也可能引发尿路感染。
先天畸形与尿路梗阻:
先天畸形: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尿道瓣膜、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先天畸形,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使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例如膀胱输尿管反流时,尿液从膀胱逆流至输尿管甚至肾盂,细菌随之进入,容易引发感染。
尿路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等(小儿相对少见,但先天畸形可导致梗阻),会使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尿路中潴留,为细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进而引发尿路感染。
机体免疫力低下:
新生儿及婴儿期:新生儿和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局部黏膜抵御细菌的能力较弱。例如婴儿的膀胱黏膜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较低,对细菌的黏附抵抗力差,容易发生感染。
全身性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此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小儿,由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不良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差:不注意会阴部清洁,尤其是婴儿便后未及时清洁,粪便污染尿道周围,容易将细菌带入尿道引发感染。例如长时间不更换尿布,会导致会阴部处于潮湿且被污染的环境,增加感染几率。
饮水过少:小儿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道的冲刷作用减弱,细菌容易在尿路中停留繁殖,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