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传染吗
幼儿急疹会传染,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7型等引起,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有潜伏期、高热后出疹等特点,可通过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预防,疑似应及时就医并做好护理
一、传播途径
1.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当患儿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会排出体外,健康儿童吸入后可能被感染。例如,在幼儿园等儿童聚集的场所,如果有幼儿急疹患儿,就容易通过这种飞沫传播方式使其他儿童受到感染。
2.密切接触传播:与患儿密切接触,如共同玩耍、使用共同的玩具等,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因为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儿的分泌物等途径进行传染。
二、易感人群及发病特点
1.易感人群:主要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3岁以上较为少见。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这类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2.发病特点:幼儿急疹通常会有一段潜伏期,一般为5-15天。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突然升高至39-40℃,持续3-5天,同时可能伴有轻微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精神状态一般较好。热退之后会出现皮疹,皮疹为散在的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多分布于颈部、躯干等部位,1-2天内皮疹会逐渐消退,且消退后一般不留痕迹。
三、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传染源:如果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中有幼儿急疹患儿,应尽量让健康儿童远离患儿,减少与患儿的密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接触的机会。
2.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以减少病毒通过手接触口鼻等途径进入体内的机会。
3.增强免疫力:对于婴幼儿,要保证其合理的喂养,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等,以增强其自身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相对来说感染疾病的风险可能较低,因为母乳中含有一定的免疫成分。
对于婴幼儿出现疑似幼儿急疹的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由医生进行明确诊断和相应的处理。同时,在照顾患儿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等护理工作,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