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和慢性咽炎区别
梅核气与慢性咽炎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原则上均有不同。梅核气属中医病证,因七情郁结等致咽部异物感且无器质性病变,靠中医问诊诊断,以疏肝理气等治;慢性咽炎是咽部慢性炎症,由多种因素引起,有咽部不适等表现,需喉镜等检查,以去除病因结合对症治疗为主。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梅核气:属中医病证名,多因七情郁结,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主要是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咽部异常感觉,常见于情志不舒、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女性相对更易受情绪影响而发病。
2.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可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等人群易患。
二、临床表现
1.梅核气:主要症状为咽部异物感,似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关系密切,心情舒畅时症状可减轻,情绪抑郁时则加重,一般不伴有咽喉部黏膜的明显充血、肿胀等器质性改变。
2.慢性咽炎:常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常有黏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晨起时出现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肥厚等器质性改变。
三、检查方法
1.梅核气:主要依靠中医问诊,结合患者的情志状态等进行诊断,喉镜等检查一般无器质性病变发现。
2.慢性咽炎:需进行喉镜检查,可明确咽部黏膜、淋巴组织等的病变情况,还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等疾病导致的咽部不适。
四、治疗原则
1.梅核气: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主要治则,可通过调节情志、中医中药(如半夏厚朴汤等方剂)、心理疏导等方法治疗,对于情绪易波动的人群,需着重进行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对病情恢复至关重要。
2.慢性咽炎:首先要去除病因,如戒烟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然后根据病情可采用局部含漱液含漱、含片含服等对症治疗方法,对于长期受慢性炎症困扰的人群,要注意避免不良生活方式的持续影响,加强自身免疫力的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