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喉炎的治疗方法
小儿急性喉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保持安静、适宜温湿度)、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减轻喉水肿、抗生素控感染)、氧疗(有缺氧表现时吸氧)、对症支持治疗(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且婴幼儿更危险,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严格遵医嘱治疗,注意居住环境及过敏体质患儿的相关事项
一、一般治疗
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减少耗氧量,使声带休息。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保持在60%左右,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咳出。
二、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主要药物,能减轻喉部水肿,缓解喉梗阻症状。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地塞米松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能快速发挥作用减轻喉部炎症水肿。
2.抗生素: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如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情况,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如青霉素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途径,用于控制感染,防止炎症进一步加重导致喉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三、氧疗
对于有缺氧表现,如口唇发绀、烦躁不安等情况的患儿,应给予吸氧治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95%~100%),改善患儿缺氧状态。
四、对症支持治疗
若患儿伴有发热,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对于体温>38.5℃且符合退热指征的患儿,可根据情况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退热方式和药物。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小儿急性喉炎在婴幼儿中相对更为危险,因为婴幼儿喉部解剖结构特点使其更容易发生喉梗阻。对于婴幼儿患儿,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频率、是否有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情况,一旦发现病情加重迹象应立即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用药时注意药物剂量和适应证,避免不恰当用药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注意保持患儿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呼吸道感染的诱因,对于有过敏体质的患儿,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防止因过敏诱发喉炎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