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溃疡性结肠炎吗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是环境、遗传、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诊断靠结肠镜检查、病理活检、钡剂灌肠检查,治疗包括药物和手术等,预防可通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风险。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数次,重者十余次;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可伴有里急后重。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生长发育迟缓;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可能加重症状。病史方面,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的患者复发时症状可能有一定规律,但也可能不典型。
诊断方法
1.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黏膜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可见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等。
2.病理活检:结肠镜下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炎症性质等,有助于与其他肠道疾病鉴别。
3.钡剂灌肠检查:可见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呈铅管状等,但准确性不如结肠镜。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时需考虑其耐受性等,儿童做结肠镜检查需在麻醉下谨慎进行;生活方式方面检查前需注意饮食准备等;病史方面要详细询问既往肠道相关检查情况。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是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一般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有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手术治疗适用于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内科治疗无效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需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肝肾功能等影响,儿童用药更需谨慎;生活方式上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病史方面有手术史等情况要综合评估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发病风险,如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戒烟;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积极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等。不同年龄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比如儿童要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老年人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