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怎么诊断
诊断子宫内膜炎需从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入手。病史采集要询问不同年龄女性的月经、生育、宫腔操作等情况;临床表现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发热等,体征检查可见妇科相关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等升高,阴道分泌物可镜检或培养;影像学B超可了解子宫附件形态结构等异常。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是否有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刮宫等),有无异常阴道流血、分泌物增多及异味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病史采集重点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需关注月经情况及是否有不洁性行为等,育龄期女性要着重了解生育及宫腔操作相关情况,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则需留意阴道不规则出血等情况。
二、临床表现观察
1.症状表现
下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坠痛,可在活动后或性交后加重。不同年龄段女性疼痛表现可能相似,但需结合年龄相关生理特点综合判断,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对疼痛耐受度与成年女性不同而表现略有差异。
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表现为分泌物增多,呈脓性、血性或伴有异味。分泌物的性状、颜色等变化能为诊断提供线索。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严重时可出现高热。不同年龄人群对发热的耐受及伴随症状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还会伴有精神萎靡等表现。
2.体征检查
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等。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者过度不适,尤其对于儿童或青少年女性,需更加谨慎。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会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血常规指标范围有差异,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相应标准判断。
2.阴道分泌物检查
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白细胞、细菌等病原体。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类型。
病原体培养:可明确是否有特定病原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培养结果能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可了解子宫及附件的形态、结构,是否有宫腔积液、内膜增厚等异常情况。不同年龄女性的子宫及附件B超表现有一定差异,如青春期女性子宫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其B超表现与成年女性不同。通过B超检查能辅助判断子宫内膜炎的相关病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