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隔离休息、清淡饮食、口腔护理;对症治疗包括发热时根据体温情况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皮疹时保持清洁防搔抓及用药物缓解瘙痒;抗病毒治疗常用干扰素α等;特殊人群中婴幼儿要密切观察病情及保证营养,免疫力低下人群需更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隔离休息:手足口病患儿需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一般隔离2周左右,这是因为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隔离可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等。
2.清淡饮食: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口腔疼痛等不适,这对于口腔黏膜有疱疹的患儿尤为重要,可减少对口腔的刺激。
3.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于口腔疱疹、溃疡的患儿,可促进口腔创面的清洁,预防继发感染。
二、对症治疗
1.发热处理:若患儿出现发热,体温低于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利用水分蒸发散热;若体温高于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需注意低龄儿童使用退热药物的相关禁忌等情况,物理降温优先于药物退热,以患儿舒适度为标准进行退热处理。
2.皮疹护理:对于皮肤皮疹,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若皮疹有瘙痒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瘙痒,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抗病毒治疗
目前对于手足口病的抗病毒治疗,常用的药物如干扰素α等,可通过雾化吸入等方式给药,抑制病毒复制,但需在医生评估病情后合理使用,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及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患手足口病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同时,婴幼儿口腔疱疹疼痛可能影响进食,要保证其营养摄入,必要时可通过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
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的患儿,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较重,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更积极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儿具体的免疫状态调整治疗方案,加强支持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