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常见肝脏恶性肿瘤,约90%患者<5岁,男孩略多;病因未完全明,可能与先天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有腹部肿块、食欲不振等;靠影像学及AFP检测诊断;治疗用多学科综合模式,包括手术、化疗、肝移植等;预后与分期等多因素有关,早期规范治疗预后较好,现治疗效果改善但需关注并发症等,治疗中要注重儿童特殊关怀。
病因学相关因素:目前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一些先天因素有关,比如胚胎时期肝脏细胞异常分化等。有研究发现,家族性遗传综合征相关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患肝母细胞瘤的风险,不过这部分情况相对较少见。从生活方式角度看,孕妇在孕期的一些不良因素,如接触某些有害物质等,理论上可能对胎儿肝脏发育产生影响,但具体关联还需更多深入研究来证实。
临床表现:患儿通常会出现腹部肿块,这是最常见的表现,家长往往会发现孩子腹部有逐渐增大的包块。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体重不增、腹痛、黄疸等症状,黄疸是因为肿瘤可能压迫胆管或影响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等功能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可初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CT和MRI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同时,血液中的甲胎蛋白(AFP)检测对肝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大多数肝母细胞瘤患儿的AFP水平会显著升高。
治疗手段:治疗通常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包括手术切除、化疗、肝移植等。手术切除是最为关键的治疗手段,如果能够完整切除肿瘤,患儿预后相对较好。化疗可在手术前后应用,术前化疗有助于缩小肿瘤体积,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术后化疗可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对于一些晚期或者无法完整切除的病例,肝移植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
预后情况:肝母细胞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分期、手术切除是否完整、患儿的年龄等。早期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总体5年生存率有一定的提高,但晚期患儿预后则相对较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仍需要关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以及长期的生存质量等问题,比如长期生存的患儿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第二原发肿瘤等远期并发症。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营养支持、心理关怀等,以保障患儿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