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2-10天,发病初期有发热等一般症状,婴幼儿表现特殊,年长儿童及成人症状相对较轻,少数可发展为重症,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症状,需综合判断病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和有基础疾病儿童感染后需特殊关注。
一、一般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发病初期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左右,部分患儿体温会持续升高。同时,患儿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导致患儿流涎、拒食。手、足、臀部会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婴幼儿: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差,往往以哭闹、烦躁不安等表现为主,可能会出现拒奶情况。部分婴幼儿还可能出现精神差、嗜睡等症状,需密切关注,因为少数重症患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精神差等非典型症状。
年长儿童及成人:症状相对较轻,发热程度可能不如婴幼儿明显,口腔疱疹及手足皮疹的症状也相对较轻微,但也有少数年长儿童或成人感染后病情较重。
三、重症表现及相关指标意义
少数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无力、抽搐等;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浅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等;循环系统症状,如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等。此时需要通过神经系统检查、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病情,例如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患儿存在脑膜刺激征等异常,实验室检查可能出现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异常、血糖升高等情况,这些指标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及时采取救治措施至关重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的人群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进展更迅速,症状可能更严重,需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应尽早就诊,因为这类人群自身抵抗力弱,难以有效对抗病毒感染,容易出现重症情况。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要注意观察基础疾病相关症状的变化,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观察是否出现心悸、气促加重等情况,哮喘患儿需观察喘息是否加重等,以便及时处理手足口病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