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有什么症状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口腔黏膜表现为有不易擦掉的白色斑膜及周围黏膜轻度充血;部分患者有全身症状,婴儿重时拒食、哭闹不安、少数低热,成人免疫力低下时病情反复或加重;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婴幼儿易患、不适时烦躁睡眠差、不及时治疗可向咽喉蔓延致呛咳,老年人覆盖范围广、伴口干口臭、病程长,免疫力低下人群症状更严重、易反复发作难彻底治愈。
口腔黏膜表现
白色斑膜: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白色的斑膜,这是鹅口疮较为典型的症状。斑膜可以出现在口腔的多个部位,如颊黏膜、舌面、牙龈、上颚等。这些斑膜不容易被擦去,强行擦拭可能会导致黏膜出血。例如,在颊黏膜处,可能会看到一片片白色的类似奶块的物质,但又与奶块不同,奶块可以被轻易擦掉,而鹅口疮的斑膜不易擦掉。
黏膜充血:在白色斑膜周围,有时可以看到黏膜有轻度的充血现象。这是因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了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黏膜血管扩张,出现充血表现。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婴儿患者:对于婴儿来说,如果鹅口疮病情较重,可能会出现拒食的情况。因为口腔内的疼痛会影响婴儿的进食,婴儿会表现出哭闹不安,尤其是在吃奶时哭闹加剧。另外,少数病情严重的婴儿可能会伴有低热,但一般体温不会超过38.5℃。这是由于感染引起了机体的轻微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体温的轻度升高。
成人患者:成人患有鹅口疮时,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如果是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如艾滋病患者等,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的情况,口腔内的症状会更为明显,疼痛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进食和说话。
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婴幼儿:婴幼儿的口腔黏膜较为娇嫩,更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的侵袭。除了上述口腔内的症状外,由于口腔不适,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睡眠不踏实等情况。而且,鹅口疮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向咽喉部蔓延,影响吞咽功能,导致婴幼儿吃奶时出现呛咳等表现。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口腔卫生状况如果不佳,也容易患上鹅口疮。老年人患鹅口疮时,口腔内的白色斑膜可能会覆盖范围较广,同时可能会伴有口干、口臭等症状。而且,老年人的愈合能力相对较弱,鹅口疮的病程可能会相对较长。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鹅口疮的症状可能会更严重,斑膜可能会融合成片,并且容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这是因为免疫力低下使得机体对白色念珠菌的抵抗力减弱,难以有效清除病原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