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破裂是严重产科并发症,常见原因有子宫手术史致瘢痕处压力不均破裂、胎先露部下降受阻致子宫下段过度拉伸破裂、宫缩剂使用不当致子宫收缩过强破裂、产科手术损伤致子宫肌层损伤破裂、子宫本身病变增加破裂风险、高龄妊娠因子宫肌层弹性韧性下降易破裂、多次妊娠分娩使子宫弹性抗张能力降低易破裂
子宫手术史:既往有子宫手术史,如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子宫肌层存在瘢痕。在妊娠晚期或分娩过程中,随着子宫的增大和宫缩的作用,瘢痕处承受的压力不均,容易发生破裂。例如,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的肌纤维破坏,弹性和抗张力能力下降,当妊娠子宫增大或分娩时子宫收缩过强,瘢痕处就可能发生破裂。不同子宫手术史对子宫破裂发生风险的影响有所不同,多次剖宫产史者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相对更高。
胎先露部下降受阻: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如肩先露、额先露等)、胎儿畸形(如脑积水、联体儿等)等,可使胎先露部不能通过骨盆入口,子宫为克服阻力加强收缩,子宫下段过度拉伸变薄,最终导致子宫破裂。比如,骨盆明显狭窄的孕妇,胎儿无法正常通过产道,子宫收缩持续增强,子宫下段承受极大压力,易发生破裂。
宫缩剂使用不当:分娩过程中宫缩剂使用剂量过大、速度过快,或产妇对宫缩剂过于敏感,导致子宫收缩过强,超过了子宫肌层所能承受的限度,从而引起子宫破裂。例如,在引产过程中,不恰当使用缩宫素,导致子宫强烈收缩,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
产科手术损伤:如助产过程中粗暴的阴道助产操作,如产钳助产时牵引不当、臀牵引术操作失误等,可能直接损伤子宫肌层,导致子宫破裂。另外,宫内倒转术等操作也可能因操作不当造成子宫破裂。
子宫本身病变:某些子宫本身的病变,如子宫肌纤维变性(如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等)、子宫发育异常(如双角子宫、残角子宫等)等,也可能增加子宫破裂的发生风险。残角子宫妊娠时,由于残角子宫肌层发育不良,难以承受妊娠的负担,在妊娠中晚期容易发生破裂。
高龄妊娠:高龄孕妇子宫肌层弹性和韧性下降,子宫对妊娠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较年轻孕妇有所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子宫肌层的纤维组织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影响其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的适应性。
多次妊娠分娩:多次妊娠分娩使子宫肌层反复受损,肌纤维减少,结缔组织相对增多,子宫的弹性和抗张能力降低,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时容易发生子宫破裂。例如,经产妇多次分娩后,子宫肌层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子宫破裂的风险比初产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