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吃什么药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巯嘌呤)、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需关注肝肾功能,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需权衡对胎儿或婴儿影响。
美沙拉嗪:包括口服制剂和灌肠剂等。口服美沙拉嗪通过在肠道局部发挥作用来减轻炎症,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灌肠剂型的美沙拉嗪能直接作用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部位的病变黏膜,缓解局部炎症,对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适用于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中、重度患者,尤其是暴发型或急性发作期患者。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来发挥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较多副作用,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泼尼松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机会性感染的概率高于一般人群。
氢化可的松:对于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采用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的方式进行治疗,能迅速缓解炎症反应,但同样需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血糖升高、消化道溃疡等风险。
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或激素治疗无效的慢性持续型或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硫唑嘌呤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来发挥作用,起效相对较慢,一般需要数月才能看到明显效果。使用过程中需要监测血常规等指标,因为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的情况。
巯嘌呤:作用机制与硫唑嘌呤类似,可用于上述类似情况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同样需要注意其可能引起的血液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生物制剂
英夫利西单抗: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对于传统治疗无效的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有效。它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坏死因子,阻断其生物学活性来发挥抗炎作用。但使用生物制剂前需要进行严格的筛查,排除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等禁忌证,因为使用后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饮食调整等,若必须用药,要充分评估药物风险与收益;老年患者使用药物时要关注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等;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使用药物需权衡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药物,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