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怎么办
婴儿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症状为口腔黏膜有白色斑膜,家庭护理包括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观察病情变化、营养支持,若家庭护理无改善或病情重需就医,医生会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早产儿等免疫力低婴儿护理更需精心,用药要遵医嘱。
一、病因了解
婴儿鹅口疮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尤其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营养不良、口腔不清洁的婴儿。白色念珠菌在适宜的温湿度等条件下容易滋生繁殖,从而引发口腔黏膜的感染病变。
二、症状表现
婴儿口腔黏膜表面会出现白色斑膜,形似鹅口,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轻者白斑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并可能有溢血;重者病变可蔓延至咽喉、食管、气管、肺等部位,影响婴儿吃奶、吞咽甚至呼吸。
三、家庭护理措施
1.口腔清洁
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数次。因为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可在喂奶前后用棉签蘸取2%碳酸氢钠溶液轻轻擦拭口腔;较大婴儿能配合时,也可让其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保持奶瓶、奶嘴的清洁,每次使用后要彻底清洗,并定期高温消毒,避免再次污染婴儿口腔。
2.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婴儿口腔白斑的变化情况,包括白斑的范围、颜色、是否易擦除等,同时观察婴儿吃奶情况、精神状态等。如果白斑范围扩大、颜色加深或婴儿出现拒食、哭闹不安、发热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3.营养支持
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按照配方奶的正确冲调方法进行喂养,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鹅口疮的恢复。
四、医疗干预情况
如果家庭护理后鹅口疮未见明显改善或病情较重,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开具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制霉菌素等,但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且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等情况。同时,医生还会对婴儿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导致鹅口疮反复或加重的因素。
五、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早产儿、免疫力较低的婴儿,由于其自身抵抗力更弱,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精心。要严格做好口腔清洁和奶瓶奶嘴的消毒工作,一旦发现鹅口疮相关症状,要尽早采取措施,因为这类婴儿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更快。同时,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要格外谨慎,必须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婴儿的安全和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