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出血特点
喉癌出血在程度上有少量(早期痰中带血)、中量(侵犯较大血管时较明显咯血)、大量(破坏大血管时数百毫升甚至更多)之分;频率上多数为间歇性,少数晚期有持续性出血倾向;早期多为少量、间歇性痰中带血,中晚期出血程度加重、频率增加、大量出血风险增高,吸烟饮酒史者黏膜脆弱出血更明显,老年患者凝血弱止血难
少量出血:喉癌患者早期可能出现痰中带血的情况,这是因为肿瘤表面的血管受到刺激,局部小血管破裂,血液混入痰液中。例如相关研究显示,约有30%-40%的喉癌患者在早期会出现痰中带血现象,这种出血往往量不多,容易被患者忽视,尤其是一些吸烟、有慢性喉炎病史的人群,可能会将其归因于慢性炎症刺激。
中量出血:随着病情进展,肿瘤生长增大,侵犯到较大血管时,可能会出现较明显的咯血情况,但量一般不是特别大,可能一次咯血量在数十毫升左右。
大量出血:当肿瘤破坏到大的血管时,可发生大量咯血,一次出血量可达数百毫升甚至更多,这种情况较为凶险,可能会导致患者窒息等严重后果,临床中曾有喉癌患者因大血管破裂导致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案例报道。
出血频率方面
间歇性出血:多数喉癌患者的出血是间歇性的,可能间隔一段时间出现一次出血情况。比如有的患者可能一周出现1-2次痰中带血,然后间隔几天又出现。这与肿瘤的生长速度以及局部血管的破坏程度有关,肿瘤生长过程中对血管的破坏是阶段性的,当肿瘤部分坏死、表面血管破裂时就会出血,之后可能有一段时间肿瘤相对稳定,出血就会停止。
持续性出血倾向:少数患者可能随着病情进展出现持续性出血倾向,尤其是肿瘤晚期,肿瘤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及血管,出血难以自行停止,患者可能持续有痰中带血或者咯血情况,并且出血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与病情阶段的关系
早期喉癌:早期喉癌出血多为痰中带血,出血频率低,程度较轻,此时肿瘤局限于喉部较浅部位,对血管的侵犯相对局限,所以出血特点主要是少量、间歇性。
中晚期喉癌:中晚期喉癌出血程度加重,频率增加,可能出现中量甚至大量出血,这是因为肿瘤侵犯范围扩大,侵犯到deeper血管,如喉动脉等,肿瘤生长导致血管破坏严重,所以出血特点更为严重,大量出血风险增高,且持续性出血可能性增大。对于有吸烟史、长期饮酒史的喉癌患者,由于其喉部黏膜长期受到刺激,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黏膜脆弱性,在喉癌发生后,出血情况可能会相对更明显;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凝血功能等可能相对较弱,喉癌出血后止血相对困难,需要更加关注出血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