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急性支气管炎怎么办
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由病毒、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等引起,婴幼儿多为病毒感染,较大儿童可能细菌感染;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诊断靠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和胸部X线;治疗包括一般、对症和抗感染治疗;新生儿、小婴儿及有基础疾病的宝宝需特殊注意,小婴儿用药谨慎,有基础疾病宝宝要积极处理并监测病情。
一、定义与病因
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也可由物理、化学刺激等非感染因素导致。不同年龄宝宝感染病原体可能有所差异,婴幼儿时期以病毒感染更为常见,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较大儿童可能因细菌感染发病,如肺炎链球菌等。生活中接触刺激性气体、冷空气等也可能诱发宝宝急性支气管炎。
二、临床表现
宝宝主要表现为咳嗽,初期多为干咳,之后可伴有咳痰,部分宝宝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至高热不等。还可能伴有呼吸增快、喘息、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表现。不同年龄宝宝症状表现略有不同,婴幼儿可能咳嗽症状相对不典型,更容易出现气促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一般会进行血常规检查,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CRP)升高也支持细菌感染的判断。胸部X线检查可帮助排除肺炎等其他肺部疾病,明确是否为单纯的急性支气管炎。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让宝宝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避免宝宝接触刺激性物质。鼓励宝宝适当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
2.对症治疗:若宝宝咳嗽有痰,可采用拍背等方法帮助痰液排出;对于喘息明显的宝宝,可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3.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若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因为目前针对多数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需遵循循证医学,不滥用药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由于其自身免疫力较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一旦出现急性支气管炎相关症状,需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如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等,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小婴儿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通过加强护理等方式缓解症状,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发生急性支气管炎时病情可能更易加重,需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处理急性支气管炎相关症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