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不算是癌
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吸烟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典型三联征及非典型症状,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治疗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结合靶向治疗等,不同人群患癌风险和表现不同,特殊人群需特殊对待
肾癌的发病机制
肾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综合征如VHL病(vonHippel-Lindau综合征)患者发生肾癌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表明VHL基因的突变等遗传改变会导致细胞生长调控失常,进而引发肾癌;环境因素方面,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镉等,会增加患肾癌的风险;吸烟也是肾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人群患肾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明显升高,这可能与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有关。
肾癌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是肾癌的典型三联征,但出现三联征时往往已属晚期。血尿多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腰痛常为钝痛或隐痛,是由于肿瘤生长牵张肾包膜或侵犯周围组织所致;腹部肿块则是肿瘤较大时可在腹部触及的肿块。
非典型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多为低热,可能与肿瘤坏死物质吸收有关;还有些患者会出现高血压,机制可能与肿瘤分泌肾素等有关;另外,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也较为常见。
肾癌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能发现肾脏的占位性病变;CT检查对肾癌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磁共振成像(MRI)对肾癌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此外,病理活检是确诊肾癌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式:对于早期肾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等;对于中晚期肾癌,除了手术治疗外,还可能结合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靶向治疗药物如舒尼替尼等,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靶向药物在肾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患肾癌的风险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群患肾癌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男性患肾癌的几率相对女性略高;有长期吸烟史、长期接触职业致癌物质等不良生活方式或职业暴露史的人群,患肾癌风险增加;有肾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更加注重机体的耐受性等情况;有遗传综合征的高危人群则需要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