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怎么得的
子宫腺肌症成因尚未完全明确,相关因素有:妊娠与分娩(多次妊娠分娩致子宫肌层损伤,经产妇及剖宫产女性风险高)、宫腔操作(频繁宫腔操作破坏子宫肌层完整性致内膜侵入)、雌激素水平异常(子宫肌层雌激素受体异常增多致对雌激素敏感性增加)、雌激素持续刺激(围绝经期雌激素持续刺激可引发)、遗传因素(部分研究显示具遗传易感性,家族有患者其他女性成员患病风险增加)
一、子宫肌层损伤相关因素
1.妊娠与分娩
多次妊娠及分娩是导致子宫腺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经产妇由于多次妊娠时子宫肌层受到机械性损伤,分娩过程中子宫肌层的创伤可能使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侵入肌层。例如,有研究表明,多次剖宫产的女性发生子宫腺肌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剖宫产手术会直接损伤子宫肌层,为子宫内膜细胞侵入肌层提供了途径。从年龄角度看,育龄期女性经历妊娠分娩的次数越多,患子宫腺肌症的可能性越大。
2.宫腔操作
频繁的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刮宫等,也可能增加子宫腺肌症的发病风险。宫腔操作可能破坏子宫肌层的完整性,使得子宫内膜组织有机会侵入肌层。年轻女性如果多次进行不规范的人工流产手术,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更容易通过受损的子宫肌层界面进入肌层,从而引发子宫腺肌症。生活方式中,频繁进行宫腔操作属于不良的生活相关因素,会对子宫肌层造成损伤风险。
二、雌激素相关因素
1.雌激素水平异常
雌激素在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周期性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肌层中存在异常增多的雌激素受体,使得子宫肌层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加。长期的高雌激素环境可能促使子宫内膜向肌层生长。例如,一些患有内分泌疾病导致雌激素水平持续偏高的女性,患子宫腺肌症的概率相对较高。从性别角度看,子宫腺肌症主要发生在女性的生育年龄,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代谢等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2.雌激素持续刺激
体内雌激素的持续刺激可能导致子宫内膜不断增生,并试图侵入肌层。例如,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雌激素相对不稳定但仍可能存在持续刺激的情况,也有一定概率引发子宫腺肌症。年龄方面,围绝经期女性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激素变化明显,是子宫腺肌症的一个发病相关年龄段。
三、遗传因素相关
1.家族遗传倾向
部分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症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子宫腺肌症,那么其他女性成员患该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但目前对于具体的遗传方式等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从家族病史角度看,如果家族中有子宫腺肌症患者,其他女性成员需要更加关注自身子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