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扩张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急性胃扩张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评估并补充相应物质)、营养支持(确定方式并逐步恢复)、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各环节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病情。
一、一般治疗
1.禁食禁饮:患者一旦确诊急性胃扩张,应立即禁食禁饮,防止胃肠道内容物进一步增多,使胃扩张情况加重。这是因为持续的进食饮水会不断向胃内输入物质,导致胃持续扩张,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和后续治疗。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安抚,避免其哭闹增加腹压,进一步加重胃扩张。
2.胃肠减压:通过插入胃管进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将胃内的气体和液体抽出,减轻胃的张力,改善胃壁血液循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胃管的选择和插入操作要遵循相应的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等规范,确保胃管位置正确且能有效发挥减压作用。
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1.评估水电解质及酸碱情况:详细检查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包括血钾、血钠、血氯、血钙等电解质水平以及酸碱平衡情况,如血气分析等,明确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具体类型和程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水电解质代谢变化相对较快,更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2.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根据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情况,合理补充液体和相应的电解质。例如,若存在低钾血症,需要补充钾盐,但要严格遵循补液原则,避免过快纠正导致不良后果;对于酸碱失衡,如代谢性碱中毒等,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充相应的纠正物质,以恢复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三、营养支持
1.确定营养支持方式:在患者胃肠减压等治疗使病情有所缓解后,可考虑给予营养支持。对于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逐渐给予少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但要密切观察胃的耐受情况;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可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提供营养。对于儿童患者,肠内营养要选择适合其年龄阶段的营养制剂,并注意喂养的速度和量,避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2.逐步恢复营养:营养支持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和种类,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四、病因治疗
1.针对原发疾病治疗:积极寻找引起急性胃扩张的原发疾病并进行相应治疗。例如,如果是因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胃扩张,要加强术后胃肠功能的维护和调理;若是由某些胃肠道疾病(如幽门梗阻等)导致,则要针对该疾病进行治疗,解除导致胃扩张的病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不同年龄和病史的患者,病因治疗的侧重点和具体措施会有所不同,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