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说干眼症会失明
干眼症可能导致失明,原因包括角膜损伤加重、角膜瘢痕形成及引发眼部其他并发症;不同人群干眼症导致失明风险不同,老年人群易患且合并基础疾病需注重检查与就医;年轻人群因用眼习惯等易患需合理用眼;特殊病史人群因自身免疫异常风险高需密切关注眼部并遵医嘱治疗。
角膜损伤加重:正常情况下,泪膜对角膜起到保护作用。干眼症患者泪膜不稳定或泪液分泌不足,会使角膜失去良好的润滑和保护,导致角膜上皮受损。如果病情持续进展,角膜上皮会反复缺损、溃疡,还可能引发角膜感染。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重度干眼症患者角膜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而角膜感染若得不到及时控制,会进一步侵蚀角膜组织,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角膜瘢痕形成:在角膜上皮反复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瘢痕组织。角膜瘢痕会严重影响光线的折射和传导,使视力大幅下降。一旦角膜瘢痕形成且范围较大,就会极大地损害视功能,最终可能导致失明。一些长期未治疗的重度干眼症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角膜瘢痕,视力受到严重影响。
眼部其他并发症:严重的干眼症还可能引发睑球粘连等并发症。睑球粘连会导致眼球运动受限,并且会进一步影响眼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视力造成严重威胁。此外,干眼症还可能影响泪腺的正常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眼部的病变程度,增加失明的风险。
不同人群干眼症导致失明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人本身泪液分泌功能减退,更容易患上干眼症。而且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会影响眼部神经和血管,加重干眼症的病情。老年人群要更加注重眼部健康,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旦出现干眼症相关症状,如眼干、眼涩、视物模糊等,应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减少眼部疲劳,同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人工泪液来缓解眼干症状,但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年轻人群:年轻人群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处于空调环境等是导致干眼症的常见原因。年轻人如果不重视干眼症的早期治疗,也可能发展为重度干眼症进而导致失明。年轻人群要注意合理用眼,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如果出现干眼症症状,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等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特殊病史人群: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免疫系统存在异常,更容易并发干眼症。这类人群患干眼症后导致失明的风险相对较高。他们需要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同时,密切关注眼部情况,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眼部护理和治疗,严格按照医嘱使用相关药物(如果有),防止干眼症加重引发失明等严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