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定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有突发高热(3-5天,39-40℃,部分伴惊厥)、热退疹出(体温下降12-24小时出疹,红色斑丘疹,1-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脱屑)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有血常规(初期白细胞可正常或稍高,后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和病毒学检查(PCR检测HHV-6或7型DNA可确诊);需与风疹、麻疹、猩红热鉴别;免疫功能低下和有基础疾病的幼儿患幼儿急疹需特殊关注和处理
一、临床表现
1.发热特点:幼儿急疹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突发高热,体温通常在39~40℃,可持续3~5天,体温可骤然升高,部分患儿可能伴有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儿童,与患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
2.皮疹表现: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典型特点,一般体温下降后12~24小时开始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直径2~5毫米,首先见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到面部和四肢,皮疹1~2天内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发病初期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高,随后白细胞总数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一般发病后24小时内可见淋巴细胞计数增高,可作为初步判断的依据之一。
2.病毒学检查:可以通过PCR等方法检测患儿血液、咽拭子等标本中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或7型(HHV-7)DNA,若检测到相应病毒DNA可明确诊断,但该检查一般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且有一定的检测时效性要求。
三、鉴别诊断
1.风疹:风疹患者前驱期短,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分布特点与幼儿急疹不同,风疹皮疹开始于面部,然后向下蔓延,且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较为明显,实验室检查风疹病毒抗体阳性可鉴别。
2.麻疹:麻疹有明显的前驱期,如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等卡他症状,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向下蔓延,有色素沉着及脱屑,且麻疹黏膜斑(柯氏斑)是麻疹的特征性表现,可与幼儿急疹鉴别。
3.猩红热:猩红热患儿有高热、咽痛,发热1~2天后出疹,皮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杨梅舌等表现,实验室检查链球菌相关指标阳性可鉴别。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免疫功能低下幼儿:免疫功能低下幼儿患幼儿急疹时,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皮疹进展情况,因为这类幼儿发生重症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可能较高,要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严密的监测和处理。
2.有基础疾病幼儿: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幼儿患幼儿急疹,发热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需要加强体温监测,若体温过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退热对症处理,同时要关注基础疾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与相关专科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