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经性耳聋是什么病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内耳等结构或中枢病变致不能正常感受、传导声波或分辨语言的疾病,病因有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诊断靠听力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药物、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方面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的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等结构会逐渐发生退行性变,老年人发生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研究发现65-74岁人群中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是常见诱因,如工作或生活中长期处于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损伤内耳毛细胞。另外,长期使用某些耳毒性药物,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也可能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这与药物对内耳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关。
病史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高血压可导致内耳血管痉挛、缺血,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糖尿病会引起内耳神经病变,进而影响听力。
二、临床表现方面
听力下降:多为双侧缓慢进行性的听力下降,早期可能不易被察觉,随着病情发展,听力下降会逐渐明显,患者可能难以听清他人说话,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更明显。
耳鸣:部分患者会出现耳鸣症状,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声音可呈多样化,如嗡嗡声、蝉鸣声等,耳鸣可能会在听力下降之前出现,也可能伴随听力下降同时存在。
三、诊断方面
听力检查:纯音听阈测试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明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频率范围。例如,通过测试能确定患者是轻度、中度、重度还是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等也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估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情况。
影像学检查:颞骨CT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排除内耳结构的器质性病变,如内耳畸形等情况。
四、治疗方面
药物治疗:目前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一些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改善内耳循环,甲钴胺等营养神经,但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由医生判断使用。
其他治疗:对于合适的患者可考虑佩戴助听器来补偿听力,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还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等手术治疗方式,但手术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适应证等情况。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诊断和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儿童暴露于噪声环境,定期进行听力筛查等。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整体健康状况,在治疗相关疾病时需考虑对听力的影响,同时在佩戴助听器等辅助器具时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和听力需求进行合理适配,给予人文关怀,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听力障碍带来的生活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