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癌是什么病
肛管直肠癌是发生在肛管和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人多见,男性略高,与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有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局部疼痛、腹部不适等表现,可通过直肠指检、内镜、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
一、发病情况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一般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黏膜的各种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逐渐衰退,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增加,从而增加患病风险;男性在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相对女性更易患肛管直肠癌。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是重要危险因素,这类饮食会使肠道内致癌物质产生增多,且肠道蠕动减慢,致癌物质与肠道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损害肠道黏膜,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癌变几率;缺乏运动的人群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也易引发肛管直肠癌。
病史相关:有直肠息肉病史者,尤其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其肠道内息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显著高于无息肉人群;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者发生肛管直肠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因为肠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肠道黏膜反复损伤与修复,促使细胞异常增殖。
二、临床表现
排便习惯改变:可表现为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肿瘤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排便习惯的改变。
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带黏液、脓血等。肿瘤生长会占据肠道空间,使大便通过受阻,同时肿瘤表面溃烂出血、渗出黏液,导致大便性状发生改变。
局部疼痛:晚期时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可出现肛门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会阴部、骶尾部等部位。
腹部不适:可能有腹胀、腹痛等表现,这是由于肿瘤导致肠道梗阻或肠道功能紊乱引起。
三、诊断方法
直肠指检:是诊断肛管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约70%的肛管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检发现。医生可触及肿块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
内镜检查: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及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肿瘤的形态、部位,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盆腔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肿瘤在盆腔内的侵犯范围,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腹部超声、CT等检查:可了解有无肝转移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四、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肛管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分期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局部切除术、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等。
放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用于术后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局部复发率。
化疗:常用于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或作为手术、放疗的辅助治疗,以杀灭体内潜在的转移癌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