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如何治疗
儿童肺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保证休息、合适环境及营养饮食)、抗感染治疗(细菌性肺炎选敏感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对症支持)、对症治疗(针对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处理),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早产儿需密切监测及调整用药,有基础疾病患儿要兼顾基础病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环境:保证患儿充足休息,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度(20℃~22℃)和湿度(60%左右),让患儿处于舒适的环境中,有利于身体恢复。年龄较小的患儿需加强护理,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
2.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对于婴幼儿,要合理喂养,必要时可少量多次喂养,防止呛咳。如果患儿进食困难,可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抗感染治疗
1.细菌性肺炎: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类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可选用氨苄西林等。一般疗程需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
2.病毒性肺炎: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为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但需严格遵循适应证和用药规范,尤其要关注儿童的年龄等因素,避免不恰当使用。
三、对症治疗
1.发热:若体温不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当体温超过38.5℃且符合用药指征时,可根据情况选用退热药物,但需严格按照儿童用药相关要求,避免不适合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
2.咳嗽、咳痰: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以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咳嗽剧烈影响休息的患儿,可适当使用止咳药物,但要谨慎选择,避免抑制呼吸等不良情况发生。
3.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等方式改善呼吸功能。如果存在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儿童肺炎时,需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体温等。使用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尚未完善的特点,严格遵循药物剂量调整原则,选择对其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有基础疾病患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患肺炎后病情往往较重,且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针对肺炎进行治疗外,还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等。例如,对于营养不良的患儿,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与肺炎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