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怎么办
儿童肺炎可通过识别发热、咳嗽、气促等常见症状及观察呼吸频率来发现,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多项检查明确病情,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治疗,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儿童患肺炎需特殊护理,可通过加强锻炼、增减衣物、避免接触患者、接种疫苗等来预防儿童肺炎
一、儿童肺炎的识别
儿童肺炎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气促等,小婴儿可能表现为拒食、呛奶、呼吸急促等,观察呼吸频率很重要,2月龄-12月龄婴儿呼吸≥60次/分钟,1-5岁儿童呼吸≥40次/分钟,5岁以上儿童呼吸≥30次/分钟,出现这些呼吸增快情况需警惕肺炎。
二、儿童肺炎的就医评估
若儿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加重(如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或CT等检查明确肺炎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及病情严重程度。
三、儿童肺炎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环境方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20℃-25℃),湿度50%-60%。
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小婴儿要合理喂养,避免呛奶。
2.抗感染治疗:
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可能会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若是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若是支原体感染,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对症治疗:
发热时,根据儿童情况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当体温超过38.5℃且符合用药指征时,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谨慎选择适合儿童的品种。
咳嗽咳痰时,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但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个体差异。
四、特殊人群(如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儿童等)的注意事项
早产儿发生肺炎时,病情变化往往较急且重,因为其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力更低。护理上要更加精细,密切观察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注意保暖但避免过热,喂养时要防止呛奶,加强皮肤护理等。
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的儿童患肺炎时,原发病可能会加重,同时肺炎也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治疗肺炎,同时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要关注心率、血氧等情况,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用药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五、儿童肺炎的预防
加强儿童的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如适当进行户外活动等。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避免儿童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按时接种疫苗,如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可有效预防相关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