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怎么治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抗感染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保证休息、适宜环境及呼吸道管理;药物治疗有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病毒感染多对症支持,细菌感染选合适抗生素;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患儿治疗需更谨慎。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环境:保证患儿充足休息,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一般温度22~25℃,湿度50%~60%,避免患儿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气体,减少诱发喘息的因素。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安抚,减少其哭闹,因为哭闹可能加重喘息症状。
2.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和呼吸道痰液,可采用生理盐水鼻喷剂清洗鼻腔,对于较大儿童可鼓励其有效咳嗽排痰,婴幼儿可通过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拍背时要注意力度和部位,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轻拍背部。
二、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
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可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喘息症状。有研究表明,沙丁胺醇能迅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但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心悸等不良反应,在婴幼儿使用时要密切观察。
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胆碱能受体,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可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适用于年龄较大能配合使用的患儿。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喘息明显的患儿可考虑使用,如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喘息症状。但使用时要权衡利弊,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等,但短期规范使用相对安全。
三、抗感染治疗
1.病毒感染:多数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但对于重症病毒感染患儿,可根据情况使用相应抗病毒药物,如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使用帕利珠单抗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2.细菌感染: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合并脓痰等情况,可选用合适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要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避免滥用抗生素。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避免使用可能对其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如一些不适合低龄儿童使用的复方制剂等。同时,呼吸道管理要更加精细,拍背等操作要轻柔,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
2.有基础疾病患儿:对于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评估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同时加强对基础疾病相关指标的监测,如心脏功能监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