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要如何治疗
急性中耳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中6个月-2岁非重度者可观察等待,2岁以上轻症状也可观察,还可缓解症状;药物治疗中中-重度或特定情况用抗生素,有耳痛用止痛药;特殊人群中儿童要注意药物剂量和反应,孕妇用药谨慎,老年人要综合基础疾病考虑用药。
一、一般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6个月-2岁的非重度急性中耳炎患儿,若全身情况良好、耳痛不剧烈,可先观察等待,多数患儿可在2-3天内改善症状。因为这一年龄段患儿有一定的自愈倾向,观察等待期间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耳部症状等。对于2岁以上的患儿,若症状较轻也可考虑观察,但需告知家长病情可能的发展及需及时复诊的情况。
2.缓解症状:对于有耳痛的患儿,可采用适当的安抚措施,如给婴儿喂奶、拥抱等,以缓解其因耳部不适带来的烦躁等情绪。保持患儿所处环境的舒适,适当调整体位,可能有助于减轻耳部不适。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对于6个月-2岁中-重度急性中耳炎患儿,或2岁以上伴有以下情况的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体温≥39℃)、耳痛剧烈、鼓膜膨出明显等,应给予抗生素治疗。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疗程通常为10天。对于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儿,可选用阿奇霉素等其他合适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以有效控制细菌感染,防止中耳炎并发症的发生。
2.止痛药:对于有明显耳痛的患儿,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止痛药来缓解疼痛。但需注意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剂量,且要遵循安全用药原则,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例如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患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患儿。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中耳炎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要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药物蓄积中毒。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有无过敏、胃肠道不适等情况。对于婴儿,在护理时要注意耳部的清洁,但不要随意冲洗耳道,防止损伤鼓膜。
2.孕妇:孕妇患急性中耳炎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若需要使用抗生素,要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如青霉素类药物,因为其相对安全,对胎儿影响较小。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3.老年人:老年人患急性中耳炎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或与心血管药物产生相互作用,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如血糖、肝肾功能等,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